
2013年1月5日上午,由教育部审批通过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327会议室隆重举行。清华大学以及其他十家协同创新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主要负责人共同出席了仪式。仪式由清华大学文科处苏竣处长主持。
清华大学谢维和副校长在仪式上致辞。他指出,清华大学全力支持“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与申报,其中蕴含了三大期望:第一,该研究以众多出土古文献为对象来探讨中国古代早期文明,事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根源,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该研究与老清华文科一脉相承。继承王国维、李济、陈梦家等清华老校友的薪火,以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为契机,振兴清华文科,是大家的重任与期望。第三,协同创新中心聚合了出土文献专业和相关领域的骨干力量,有利于打破传统,实施创新。最后,谢校长表示,清华大学将不遗余力的支持“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
紧接着发言的,是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他在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达了衷心的谢意之后指出,今天将是出土文献研究史上的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李教授首先介绍了出土文献研究的内容及重要性。他指出,中华文明延绵数千年而不断绝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有一个“史”的传统。出土文献研究就是以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古文献为对象,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尤其是秦以前的古史。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的源泉,出土文献的研究对重新认识古史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接着,李教授回顾了出土文献研究的学术史,从甲骨文的发现标志近代出土文献研究的诞生,谈到最近的许多大发现,强调现在正值一个大发现的时代,材料之多、用力之深使得必需要聚合更多力量,协同研究,集中攻关,以承担这个大发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的需要。之后,李教授通报了协同创新团队在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后续的有关运作情况,以及有关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并希望教育部在人才培养与体制创新上给予支持。他相信,该中心的建立必将为民族复兴、文化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一同发言的,还有协同创新中心的另一家牵头单位代表——复旦大学的林尚立副校长。在对揭牌仪式表示热烈的祝贺之后,他回顾了复旦大学曾把出土文献作为人文社会科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第一个项目的原因。他强调,今天的中国要成为一个真正有强大文化、有民族精神的国家必须对中国古典文化有重新认识与研究。出土文献作为新的资源,对于重新认识、建构中国古典文明的形态与精神,重新认识中国人智慧的源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复旦大学与清华大学等学校有共同意向,心意相通,决定共同推进中华文明建设,共同挖掘古典文献的丰富内涵。他表示,复旦大学很高兴能与清华大学等九校一所一院共同组建“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这是一件为民族负责、为国家负责、为历史负责的大事!林校长对于清华大学有力的推动“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表示钦佩和感谢,并强调复旦大学也将不遗余力的支持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
大家坚信,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在专家们的积极参与下,在兄弟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协同创新中心一定会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真正做到为往圣继绝学、为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