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泉汉简(贰)》后期整理及审稿定稿会于10月2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甘肃简牍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中西书局联合主办,我中心李均明研究员、刘少刚研究员、刘国忠教授、郭伟涛副教授参会,并邀请来自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和历史学院、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整理讨论。

图丨与会人员合影
悬泉汉简是西北简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出土于甘肃悬泉置遗址,总数约18000余枚,纪年跨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至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内容涉及这二百多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社会以及边地风情、日常生活等。其中保存了大量的邮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资料,是两汉丝绸之路的实时档案和原始记录,意义重大。悬泉汉简拟分八辑陆续出版,每辑收录原简约2300枚。
2019年11月,《悬泉汉简(壹)》由中西书局出版,包括简牍的彩色图版、红外线图版、释文以及简牍形制尺寸表。第一辑出版后,在甘肃兰州举行了成果发布会,社会反响热烈,推动了汉简及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深化。2020年7月,《悬泉汉简(壹)》获评201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

图丨《悬泉汉简(壹)》
截至2020年9月,《悬泉汉简(贰)》编纂出版的基本工作,包括初步释读、编辑排版等已基本完成,此次校稿会主要就相关疑难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切磋交流,不仅解决了部分字词的释读问题,还提出了新的缀合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简牍整理工作。《悬泉汉简(贰)》计划于年内出版。

图丨会议现场
图文来源:中西书局,有改动
编辑:侯建科 审核:贾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