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含夷教授應邀來中心講學

2019年4月15日下午,美國芝加哥大學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教授應邀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會議室作題爲“清華簡《攝命》篇源流考”的講座。此次講座由黃德寬教授主持。

《攝命》收錄於《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八輯,是一篇新見的“書”類文獻,內容是某位周王對攝(又稱“伯攝”)的訓誥與冊命。整理者認爲攝卽懿王太子燮(也就是後來的周夷王),《攝命》可能就是亡佚已久的《尚書·冏(臩)命》。夏含夷教授首先梳理了整理者將攝等同於夷王燮的依據,包括攝爲“姪”、攝爲“王子”、“攝”與“燮”音近這三條主要例證。同時,夏含夷教授也討論了他對“沈子”的理解,懷疑簡文“沈子小子”中的“小子”是對“沈子”的註解,被誤入正文。夏含夷教授認爲整理者的說法有道理,不失爲一種解釋,但仍有待作進一步的研究。

夏含夷教授緊接着討論《攝命》的形式與內容,尤其是《攝命》內容與西周史的關係。他引述史嘉柏(David Schaberg)教授的話,強調“要理解‘書’——無論是寫作的行動還是以後的文字——就不可以脫離它原來的(社會、宗教、禮制)環境”。在《攝命》中,“余弗造民康”“今民丕造不康”“四方大羸亡民”“罔非胥以堕愆”等語句,說明當時存在明顯的政治動蕩。整理者認爲《攝命》是周孝王時期的作品,而據《史記·周本紀》,“懿王之時,王室遂衰,詩人作刺。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爲孝王”,懿王時期王室衰微,孝王的卽位也一反嫡長子繼位的慣例,其間必有變故。夏含夷教授聯繫到《竹書紀年》所載懿王時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元年丙寅春正月,王卽位。天再旦于鄭。七年,西戎侵鎬。十三年,翟人侵岐。十五年,王自宗周遷于槐里。十七年,魯厲公擢薨。二十一年,虢公帥師北伐犬戎,敗逋。”懿王遷都槐里,可能暗示大的政治變動。除了傳世文獻,夏含夷教授還列舉了逑盤、四十三年逑鼎、牧簋、冉盨、大盂鼎、頌鼎等青銅器的銘文,試圖從中發掘隱含的歷史信息以及命書的形成機制。

在講座的最後,夏含夷教授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攝命》是不是西周時代的命書?如果是的話,是怎麼傳授到戰國時代?《攝命》是不是《囧命》的前身?如果是的話,《攝命》是怎麼傳授到漢代?《囧命》是怎麼創造的?他強調,提出問題要比解決問題更爲重要。

在講座結束之後,黃德寬教授對夏含夷教授的講座內容作了總結與點評。馬楠、陳穎飛、程浩、賈連翔等師生與夏含夷教授就文獻的傳抄訛誤、命書的製作與流傳、西周青銅器的標準器、語法與文本斷代的關係、出土文獻的英譯、中西學術取徑的差異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本文經夏含夷先生審定)

(文:陳民鎮 圖:任攀 編輯:侯建科 審核:賈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