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忠教授做客“真人图书馆”,讲述李学勤先生学术人生

4月11日下午,中心刘国忠教授做客“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为在场师生分享了李学勤先生的学术人生,讲述李先生一生清华缘,并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讨论。图书馆张秋老师主持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全场师生起立为李学勤先生不幸逝世默哀。刘国忠教授介绍,李先生1933年1月生于北京,从小开始,酷爱读书买书,成绩卓著,被书店老板戏称“李学生”。李先生从小就对符号性的书籍情有独钟,并从高中开始自学甲骨文。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攻读哲学,并得到时任哲学系主任金岳霖先生的赞扬——“李学勤具有哲学家的气质”。1952年院系调整,离开清华到中科院考古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1954年正式到中科院历史所工作。1955年《殷虚文字缀合》(与曾毅公先生合作)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也是李先生学术人生的起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地下考古资料的不断公布,李学勤先生倡导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时代、重写学术史、倡导比较考古学,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为支持清华大学文科复建工作,1992年起担任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为母校清华大学科研工作献计献策。2003年8月全职回清华大学工作。

回到清华以后,李学勤先生不顾高龄,开设多门课程,教书育人,成绩卓著。2008年促成清华简的入藏,组建研究团队,有效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出土文献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推动以清华简为代表的出土文献学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

李学勤先生曾说:“我在清华读书只有一年,但是清华教学科研的优良传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我始终不能忘记,我也一直觉得教书育人是一个学者应有的职责。时隔50年,我又重回清华,最终成为清华的一名教师,能为母校、为教育事业再尽一些力量,是我无上的荣幸。”

刘国忠教授最后动情地说,李学勤先生虽然离开我们,但先生对党和国家以及母校的拳拳之心、科学的研究方法、丰富的学术思想,是先生留给我们最丰富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一生去追寻。

活动最后,图书馆袁欣老师介绍了李先生对清华图书馆的深厚情意。李先生回到清华后,每年捐献图书数百册,出版年从上世纪30年代起至今,目前捐赠馆藏量3700余册。为此,图书馆专门设立“李学勤先生赠书专室”,并建立网上“李学勤专架”,服务广大师生。图书馆每年收到捐赠新书无数,李先生捐赠的图书也是新书,但新书都是李先生开封后认真读过的。袁欣老师最后也提议广大师生积极借阅先生赠书,阅读先生读过的书,体会先生的学术精神,追随先生的治学之道。

相关链接:

“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活动由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和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举办,以“分享经验,传播智慧,增进交流,鼓励阅读”为主题,以一种面对面沟通的形式实现读者与“真人图书”零距离互动沟通,借阅“真人图书”的别样人生。

清华大学图书馆“李学勤专架”打开方式: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学在清华——校友专架——李学勤专架http://tsinghua.featurelib.libsou.com/show/bookshelf/detail?id=15

(文:侯建科 图:魏栋 编辑:侯建科 审核:贾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