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王国维学术讲座”丨顾史考:从新近出土战国竹书再探《孟子》之于《论语》的关系

1020日上午,清华大学王国维学术讲座继续开讲。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兼历史系陈振传汉学研究教授顾史考(Scott Cook)应邀作题为“从新近出土战国竹书再探《孟子》之于《论语》的关系”的精彩讲座。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主持讲座,校内外数十位师友线下参加,近八万名观众通过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号、视频号、B站号及学堂在线直播平台线上观看。

主讲人顾史考先生

主持人黄德宽教授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顾史考先生首先回顾了以往关于《论语》在先秦时期地位与性质的研究。他指出,学界多通过对比《孟子》中所见的孔子语录与《论语》收录内容的异同展开探讨,部分学者甚至对《论语》在先秦时期是否存在提出了质疑。而近年来安大简《仲尼曰》、王家嘴简《孔子曰》等出土文献的发现,为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

顾史考先生认为,至少战国时期确实存在性质与内容均与《论语》接近的孔子语录集。安大简《仲尼曰》、王家嘴简《孔子曰》的内容,大多与《孟子》引孔子言论及《论语》文本相近,但也有差异的情况。顾史考先生仔细比对了《孟子》中“孔子曰”类的语句,并参考竹简本对应表述,举十例加以说明其与《论语》的关系。

安大楚简《仲尼曰》

王家嘴楚简《孔子曰》

顾史考先生根据以下现象得出几点结论:

1)《孟子》撰作时,即使《论语》或其前身已存在,也并非独具权威性的孔子语录集,《孟子》参考者当另有所本。

2)孟子或《孟子》编撰者会刻意收集、整合孔子相关语录,并对部分语录进行修改,使其表述更加对称或前后文更加呼应。《论语》也存在这种现象。

3)《孟子》存在详于《论语》的孔子语录,可能《论语》是节引,也有可能《孟子》编纂者扩充所见的原始语录以便自圆其说。

4)《孟子》有与出土战国竹本行文相近而与《论语》相远之例,证明《孟子》确实曾经引用过与今本《论语》不同的另一种孔子语录集。反过来,《孟子》与《论语》同文而与出土战国竹本相异,说明《论语》的章节也当是渊源有自,至少有一部分保持战国语录的原貌。

5)从几乎全同的用语看,《孟子》撰作时《论语》所收的诸种章节,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存在。从此点来看,《论语》或其前身语录集在当时也可能全套存在,并且是《孟子》所本的诸种孔子语录集之一。

过去学者中,赵贞信提出四点理由怀疑《孟子》时代《论语》尚未成篇。梅约翰(John Makeham)认为,假如在《孟子》编纂时《论语》已成书或成为一种独特的语录集,则理当被多次引用。然而与其假设有一种经过大量改写的《论语》前身文集,不如认定那二十八章全都来自某种《孟子》编纂时所存在的孔子语录集(或更有可能是多本语录集)更合情理。胡明晓(Michael Hunter)认为,没有多少根据认为《孟子》作者所述的孔子语录来源于《论语》或者类似的权威孔子语料库。

胡明晓(Michael Hunter)的研究

顾史考先生基于这些研究提出,从王家嘴《孔子曰》的多篇集合来看,战国时代确实已有成套的孔子语录集,且《孔子曰》的章节已与《论语》有如此多相似之处,亦进一步说明《论语》的内容多是渊源有自,没有必要认定其掺杂汉人杜撰之文。

最后,顾史考先生介绍了王家嘴《孔子曰》与安大简《仲尼曰》的异文所反映的信息。《仲尼曰》是战国中期的摘录性文献,王家嘴简《孔子曰》相关章节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顾史考先生重点分析了《论语·季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两章与简本的差异,两个简本都多出“手足不弇”一句,推测可能出于后人删减,也可能是因对伯夷、叔齐行为的评论不同导致的。孔子所说的“未见其人(或仁)”,并非完全否定伯夷、叔齐,而是对其行为的一种审慎评价。简本为还原论语该章的原始面貌及理解孔子的真实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

黄德宽教授向顾史考先生赠送纪念品

讲座结束后,黄德宽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点评。他指出,《论语》的成书问题相当复杂,新的出土材料的发现会引发我们对《论语》的形成、异文以及思想内涵的多层面研讨。顾史考先生对文本细致的比较分析非常精彩,体现了他一贯的研究风格。

讨论环节,顾史考先生就其他子书对《论语》的引用情况、《孟子》和《论语》的改编关系、“仲尼曰”与“孔子曰”的称谓差异及如何看待《论语·季氏》篇的传统经学解释等问题与观众进行交流。

现场交流讨论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自2010年起设立“王国维学术讲座”,旨在弘扬以王国维先生为典范的清华人文学术传统,推动清华人文学科的复兴与发展。讲座秉持前沿性、原创性、国际化与多学科交融发展理念,致力于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前沿学术成果的及时发布与传播。十余年来,李学勤、裘锡圭、林沄、艾兰(Sarah Allan)、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柯马丁(Martin Kern)、巫鸿(Wu Hung)等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应邀开讲,每期皆吸引众多师生参加,目前已成功举办39期。“王国维学术讲座”已经成为清华大学校级重点人文学术活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