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拾贰)文字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拾贰)文字编》

主编:黄德宽

编者:贾连翔、沈建华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时间:202412

定价:198

ISBN978-7-5475-2326-1

内容简介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文字编》是配合清华简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出版的一套系列文字编,本册是在整理报告第拾、拾壹、拾贰辑《字形表》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编辑修订合成的。全部字形直接从竹简图版中提取,运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出土简帛字形图像的提取方法”进行处理,力求准确、清晰。本书对原《字形表》进行了增益、检讨和修订,对异体字加注“重见”,对讹字增设标注,同时择善吸纳最新成果,对相关文字的释读、隶定和归部进行了调整,亦同步更新了释文。书后另附拼音、笔画检索表,便于查阅。

作者介绍

  黄德宽,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等,当代著名文字学家,现主持清华简整理工作。

  贾连翔,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与出土文献、先秦史等。现主持定县简再整理工作,参与五一简、银雀山汉简等多项出土文献整理,清华简整理工作核心成员之一。

  沈建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甲骨学、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等,当代著名古文字学专家。曾先后在安徽省博物馆、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等学术机构从事甲骨文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清华简整理工作核心成员之一。

前言

  简牍高质量整理出版工程,是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主持,中国学术界、文化界、出版界共同推进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旨在高水平集成刊布、高质量系统整理简牍文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拾贰)文字编》为工程的重点项目。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文字编》是配合清华简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出版的一套系列文字编。按照目前对清华简篇章数量的估算,整理报告预计将有十六辑,与之相应,《文字编》预计共五册,前四册以每三辑内容为一册,第五册计划收录余下四辑。

  本册《文字编》是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拾、拾壹、拾贰辑《字形表》内容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编辑修订合成。此项工作的目的之一,是对原《字形表》进行增益。我们延续了前几册的体例,对异体字加注“重见”,对讹字增设标注等,以方便不同需求的读者对清华简字形和释文的使用。另一目的是对原《字形表》进行检讨和修订,择善吸纳最新成果,对相关文字的释读、隶定和归部进行调整。比如,《行称》简5之“”,整理报告误释为“缔”,读为“禘”。单育辰先生指出该字右从“朿”,应释为“”,读为“绩”。又如,《五纪》简118119之“”(凡四见),整理报告隶作“现”,误分析为从玉、见声,读为“管”。邬可晶先生指出此字应从“玉”声,上部为“(视)”或“”,文中读为“曲”,今将此字改隶作“”。再如,《五纪》简70之“”,曾见于上博简《柬大王泊旱》简1112,可隶作“”,旧有释为“刑”之异体和“罰”之异体两说,整理报告从释“刑”说。石小力先生根据《参不韦》之“”与“刑”并出的文例,指出“”“”皆应为“罰”之异体。这样正确的改释意见还有不少,此不赘举。由此也同时涉及对释文的校订,我们在最后所附各篇释文中也做了相应修改,谨供读者参考。

  与前面已出版的三册《文字编》相同,本册内容得到清华简整理小组、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各位先生和学友们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是集体智慧的体现,非编撰者一己之功,参与内容讨论的各位先生,在整理报告每辑说明中均有指出。

  本册《文字编》的编撰、出版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定县简为代表的极端性状竹书的整理及其方法研究”(21&ZD306)和“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的支持,中西书局为本册的出版申请到了“2023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的资助,实为幸运。责任编辑田颖女士为本册内容逐字查漏补缺,在编辑出版上付出了很大努力,谨致谢忱。

  由于编者学识所限,本《文字编》一定还有种种谬误和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贾连翔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廿九日

内页展示



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