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黄德宽:《了不起的汉字》

《了不起的汉字》

黄德宽 著

定价:98

ISBN978-7-5732-1253-5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为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通俗读物项目

作者简介

黄德宽,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国家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学部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语言学科召集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等。

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有(包括作为第一作者合作完成的):《汉语文字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2006;韩文版,韩国东文选出版社,2003;日文版,汲古书院,2023)、《汉字理论丛稿》(商务印书馆,2006)、《新出楚简文字考》(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古文字谱系疏证》(商务印书馆,2007)、《开启中华文明的管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英文版,SAGE2018)、《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古汉字发展论》(中华书局,2014;日文版,树立社,2023)、《古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书同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古文字学(精)》(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等。

黄德宽先生长期致力于汉字文化的宣传普及,在央视《开讲啦》节目给青少年上电视公开课、为央视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甲骨春秋》等担任学术顾问、在国家图书馆“汉字与文明”大讲堂作讲座,撰写《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等科普著作,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撰写宣传普及文章,推动汉字文化走进大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体现了语言文字学者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内容简介

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自源古典文字体系,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阶段,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本书通过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教育学的多维视角,系统阐述了汉字的起源机制与发展规律、古文字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出土文献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核心作用等内容。通过分析汉字在多民族国家的文化整合功能、典籍传承中的媒介作用,论证了其作为文明延续核心要素的独特价值,为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汉字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基因密码。作为一部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读物,本书既适合文化爱好者系统了解汉字演变史,也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了审视汉字与中华文明关系的新视角。

目录

认识汉字

了不起的汉字

历史悠久的汉字

书写与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汉字的魅力

敬惜汉字

关于汉字发展历史的一些基本认识

汉字与中华文化

汉字里的中国文化

汉字与中华文化之存续

让古老汉字为文化自信注入力量

古老汉字焕发时代风采

探究和阐释古文字蕴涵的奥秘

汉字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多层次展现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对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建设的建言

努力打造汉字文化名城

汉字研究

语言文字研究要自觉服务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大局

《说文解字》何以成文字学千古经典

《说文解字》与汉字阐释学

汉字研究70年:从传统学术到现代学科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应时而生40

开创新时代古文字学发展的新局面

大力开拓近代汉字研究

东亚汉籍与汉字传播研究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文字学与中国语言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章太炎、黄侃对《说文》研究的贡献

于省吾先生与吉大的古文字学教育

李学勤先生不朽的学术人生

裘锡圭先生的治学为典为范

何琳仪先生在安大

致古文字与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西湖论坛

强基计划助力古文字学专业人才培养

强基计划古文字学人才的培养

探索完善强基计划古文字学人才培养机制

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

出土文献与汉字研究

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数字时代古文字的传承和传播

略说清华简的重大学术价值

清华简的文学价值

《清华简》(柒)“语类”文献与晋文公史事

《清华简》(玖)新发现的珍稀文献

传统的力量:清华简的当代价值

清华简:中华文化的瑰宝

谈谈新见战国竹简《诗经》的文化意义

略说《仲尼曰》《曹沫之陈》的文献价值

汉字文化访谈

让古文字“活”起来

谈出土文献研究的新进展

汉字研究呈现全面发展的新气象

了不起的汉字,迎来最好的时代

甲骨文改写了汉字研究的历史

横平竖直的前世今生

如何从汉字之美认识中华文明

汉字新识:让文明之光照耀古今

汉字传承的守望者

精彩文摘

让古老汉字为文化自信注入力量(节选)

殷商时代(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王室使用的甲骨文,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记载了殷商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甲骨文以实物形态保存和呈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伟大文化遗产。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正是其价值得到世界公认的体现。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发端。在世界文明史上,历史悠久的几大古老文明,都曾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如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圣书字。黄河流域汉字的出现,是中华文明时代到来的灿烂曙光。数千年来,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等古典文字,与它们所代表的伟大文明一样,都被历史的长河无情湮没而先后失传,唯独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生生不息,永葆青春,成为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典文字体系,并在信息化时代依然焕发出蓬勃生机。

汉字记载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传承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可以说,走进汉字世界,也就走进了中华文明的宏伟殿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旅美著名学者唐德刚先生曾说:汉字即中华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汉字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根脉,促进了中华多民族的融合发展,造福了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汉字文明对世界尤其周边国家也产生过长远的影响,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甲骨文是现行汉字的早期系统和源头,尤为需要我们子子孙孙传承和珍惜。不仅如此,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光大汉字文明的使命,让中华文明为人类所处的这个激烈变化的时代作出独特贡献。

汉字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灾难深重,中华民族经历了列强侵略的惨痛历史,汉字与中华文明也同样遭受了西方文化侵入的强大冲击。曾几何时,汉字被当作落后的文字,几乎面临灭顶之灾;废除汉字,实行西方拼音文字,曾经成为某些时期的主流声音。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汉语汉字也成为世界上热门的语言文字,孔子学院遍布世界,汉字文明再次大放光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悠久的汉字文明,是建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的不竭源泉。因此,珍惜先人遗产,光大汉字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将对推进汉字文化研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作为从事古文字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专业工作者,我们要抓好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努力破解古文字研究难题,培养更多优秀后备人才,做到“绝学”不绝,“冷门”不冷,让古老的汉字文明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注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光添彩!

后记

近年来,汉字文化日益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重视,甲骨文等古文字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浓厚兴趣,围绕汉字文化、甲骨文等古文字,各类报刊发表了许多内容丰富的普及读物,一些电视媒体还制作了不少生动有趣的文化类节目,这是新时代出现的令人鼓舞的文化现象。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作为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结合自身从事的专业工作,适应社会的需求,或为报刊撰写一些普及文章,或参与制作相关节目,或应邀作公开演讲,就成为不能推辞的责任和义务了。这本文集是本人在教学科研之余,参与上述活动留下来的部分记录。

这本文集的编纂设想,最早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顾莉丹博士提出的。她认为,目前这方面的读物还比较缺乏,如果能将本人近年来的演讲、访谈等集中起来选编一个集子,或许可满足一些对汉字文化感兴趣的读者的需要。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只是因为忙碌,我一时还无暇顾及。

这本文集的编纂最终得以完成,要特别感谢任攀、马晓稳和温小宁的帮助。在自身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他们帮助搜集、整理文稿,花费了许多时间。20226月,任攀将初步编成的文集发给我审看,我却一直抽不出时间。直到今春,新冠疫情刚刚过去,顾莉丹来京出差,我们相约在学校见面,具体商量了文集的编纂和出版事宜。按照出版计划安排,我才腾出手来,对文稿做最后的筛选和编订。由于这些讲演、访谈有着不同的背景,有些是笔者写成的演讲稿,有些是他人整理经笔者校核后刊出的文稿,有些则是任攀等根据录音和视频整理的稿子,因此,这些文稿在风格和体例上略有差异。编纂时,在基本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对一些不准确的表达略作修订,有些内容略作了删改,纠正了一些差错,并通过附加“编按”交代了相关背景,希望这些处理能更加便利读者。文集的编纂出版有幸得到国家社科基金学术通俗读物项目的资助,此外,本书还入选了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组织实施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

这部文集的编纂缘起和过程大体如此。在此,我要向顾莉丹、任攀、马晓稳、温小宁,以及本书的责任编辑余念姿表达感谢之忱!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可以说就没有这部文集的编纂和出版。

在审定文稿的时候,眼前很自然会浮现每一次演讲、每一回接受访谈的情景,正是各类论坛的组织者、主持人和记者们的共同努力,才催化出这些演讲、访谈,他们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比如“人文清华”讲坛张小琴教授的创作团队,在讲题的确定、内容的取舍、演讲的组织和节目的制作等各个环节,都与讲者多次进行深度交流,给我以很多启发。作为文集书名的《了不起的汉字》这个讲题,就是根据团队给笔者提出的建议确定的。文集选录了一些访谈,这些访谈从问题的设计到文稿的撰写,记者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和参与,也可以说就不会有这本文集的产生。谨此,向所有为文集作出贡献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辉煌的文明,中国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来源久远的古典文字,汉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所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古老的汉字文明必将焕发出新的无限生机!著者不揣谫陋,编纂出版这部汉字文化演讲、访谈录,信心正是来源于此。希望这本文集的出版,能为汉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略尽绵力,恳望得到读者诸君的批评指正。

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