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前沿”系列讲座2024年度回顾

19257月,王国维在清华学校为师生演讲《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开篇就说:“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百年来,从甲骨、金文到战国秦汉简帛,来自地下的宝贵资料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发展与成长。

为配合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的开展、推动古文字学一级学科的建设,我中心于2024年春季学期开设了“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前沿”系列讲座。讲座注重前沿性、专业性和学科交叉性,邀请各领域的中坚和一线学者开讲。2024年共举办九场讲座,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教授(《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文化地理建构——〈尚书·禹贡〉的早期书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海涛副研究员(《夏风商雨——二里头王国最后的剧变》)、浙江大学高奕睿教授(《早期纸质写本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研究员(《周原与丰镐:考古所见西周都城与社会》)、荆州博物馆赵晓斌馆员(《荆州近年出土楚简杂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毓灵研究员(《殷墟王陵四论》)、牛津大学麦笛教授(《古物重现:获取早期中国写本的道德规范之批判性反思》)、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宫希成研究馆员(《发掘武王墩》)、北京大学李宗焜教授(《台湾历史博物馆藏甲骨的整理与研究》)等九位嘉宾先后开讲。既有商代甲骨、战国简帛,又有敦煌吐鲁番文书;既有久负盛名的考古圣地,又有新发现的重要遗址;既有出土文献激发的新知,又有传世典籍的重新解释;既有历史学、考古学、古典学的视野,又有海外汉学的碰撞。


感谢各位主讲嘉宾的莅临!感谢各位听众的支持!今后,“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前沿”系列讲座将持续开设,教学季每月一讲,为校内外师生搭建交流新知和学术对话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