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9日,第二届中国人民大学“树人杯”未来古文字学者学术征文大赛评审结果揭晓,中心本科生陈铭杨《禹鼎“弥罙匌匡”补说》、张弋阳《据安大简<诗经>文字早期性特点蠡测其底本的影响》分获一等奖与三等奖。
本次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七十余篇。经过资格审核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知名古文字学者匿名审查等环节,最终评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4名。
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陈铭杨 |
清华大学 |
禹鼎“弥罙匌匡”补说 |
陈闻达 |
华东师范大学 |
说战国秦汉文字中的“弢” |
匡一龙 |
复旦大学 |
“雚”谐声补说——基于现代吴语和出土文献的证据 |
孙雪晴 |
复旦大学 |
秦汉人名疑义辨析四则 |
王淳 |
武汉大学 |
楚集君及集地地望考证——兼说彭家湾楚简所见“婴齐” |
魏堉 |
山东大学 |
释甲骨金文“蛮方”之“蛮”——兼谈“ ”形体来源与演变 |
邹金君 |
南京大学 |
北大秦简“卷四”文本特征及相关问题研究 |
祖子涵 |
中国人民大学 |
也谈霸氏铜器铭文所涉历史问题 |
二等奖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陈冠宇 |
兰州大学 |
陇藏铜器铭文拾遗 |
赖磊鑫 |
南京大学 |
安徽武王墩出土楚王自名簠铭文补说 |
李昱言 |
四川大学 |
乌程汉简遣册木牍考释四则 |
林琪竣 |
复旦大学 |
利用出土文献考证《左传》人物名号三则 |
宋坤 |
武汉大学 |
《左传》申之会“堕币”新证——以出土文献所见“隓”“隋”为线索 |
吴思燕 |
华东师范大学 |
“薅”字音义考 |
吴雨萱 |
中国人民大学 |
殷墟甲骨卜辞中“于”用法问题的再检讨 |
易戎威 |
武汉大学 |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释读札记 |
张柯雯 |
武汉大学 |
从出土的汉代韵文看长入字的音变问题 |
张涛 |
中国人民大学 |
陈逆簠辨伪 |
三等奖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陈祎歆 |
中国人民大学 |
《说文辨疑》禧字条商榷 |
高婕 |
山东大学 |
古文字中“厂”旁来源及相关字形试析 |
贺军铭 |
中国人民大学 |
安大简《仲尼曰》“古之学者自为”语法问题的再讨论 |
李孟沂 |
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简《大夫食礼》“义拜”“义辞”旧说检讨与新解试释 |
李卓锐 |
华东师范大学 |
秦汉文字校读札记 |
刘宇晨 |
中山大学 |
左冢漆梮“民X”类字词释补三则 |
牛瑞林 |
山东大学 |
金文考释蠡测两则 |
王昌硕 |
四川大学 |
张家山汉简《盗蹠》异文考辨六则 |
吴浩宇 |
南京大学 |
战国秦汉时期数术术语英法翻译——基于《淮南子·天文训》法译本的翻译成果 |
徐彧 |
华东师范大学 |
北大秦简所见标识符号的整理与检讨——兼谈简牍版面研究的相关问题 |
杨书溢 |
中国人民大学 |
“未教而民恒”新释 |
张弋阳 |
清华大学 |
据安大简《诗经》文字早期性特点蠡测其底本的影响 |
赵治宇 |
浙江大学 |
“国”之“都邑”义的来源及相关问题 |
郑辰 |
北京大学 |
清华简《成人》“凡民五争”段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