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丨徐良高:周原与丰镐:考古所见西周都城与社会

2024年春季学期开始,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举办“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前沿”系列讲座,计划每月一讲,为师生提供相关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6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徐良高应邀做了第四场题为“周原与丰镐:考古所见西周都城与社会”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严志斌教授主持,学校与中心数十位师生参加。

严志斌教授主持

徐良高教授讲座现场

徐良高教授首先介绍了周原、丰镐遗址先周时期文化遗存的考古发现。徐良高教授认为周原发现的王家嘴一号基址为目前已知先周时期最大的建筑,王家嘴一带很可能是古公亶父迁岐之“岐”所在。但是《诗经·大雅·緜》中提到的“皋门”“应门”以及城墙尚未发现,可能是《诗经》艺术的夸张,也可能是考古尚未发现。文王所迁丰的具体位置经考古发现基本可以确定为在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斗门镇沣河两岸的丰镐遗址。

徐良高教授重点讨论了西周时期丰镐、周原遗址的范围与结构。介绍了周原遗址的四至、目前最新发现的周原西周小城、大城的情况以及周原大型建筑基址与青铜窖藏的分布。关于丰镐遗址,徐良高教授认为其城址范围以水系的纽带,丰京早期以人工沟为南边界,后期扩张至沟南,丰京东、北以沣河河滩为边界,西边以灵沼河为边界。镐京西、北以沣河河滩为边界,东南边界也有沟,后来部分被昆明池淹没。考古发现的丰镐遗址与《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大相径庭,考古发现的丰镐遗址未见城墙,形制布局因地形就水系而建,形状并不规则,未见文献所记载的严格布局规划。

周原西周城址及城墙

丰镐遗址示意图

随后,徐良高教授介绍了周文化基本面貌与考古学文化分期以及周原、丰镐发现的高等级建筑基址。讲座中主要介绍了扶风云塘-齐镇宗庙建筑基址、凤雏建筑群和镐京遗址内花园村、官庄村交界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这些大型建筑基址以及在遗址中出土的大量遗物均能够证明周原和丰镐在西周时期是重要的政治、宗教中心。徐良高教授在讲座中也提出对于凤雏建筑群等大型夯土建筑的性质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答,如建筑布局如何?谁在这里居住?建筑功能是什么?

接着,徐良高教授介绍了周原、丰镐两遗址内的手工业遗存,包括庄李制铜作坊、齐家村北玉石作坊和云塘制骨作坊。徐老师着重提示同为制骨作坊,在周原集中分布,在丰镐却分散分布,是否体现了官营(或家族)专业化生产和家庭分散化私营生产的不同,当时的都城内是否有专门的手工业生产区,认为这些都是考古发现带来的值得思考的新问题。

徐良高教授讨论了考古所见西周时期的血缘宗族和家族组织,介绍了丰镐遗址发现的井叔家族墓地和周原地区的姚家墓地,两处墓地均展现了当时的血缘集团。同一血缘集团墓地中均由高低等级不同的墓组成,墓葬等级差别明显,并且大型墓较少、中小型平民墓居多、特贫墓也较少,这与当时政治组织结构相同,体现了西周社会宗法政治体制与家国同构。

讲座最后,徐良高教授讨论了围绕都城的遗址群所显示的周代采邑制度。认为周原、丰镐考古中发现的不同区域文化、不同人群汇聚于此的现象也展现了当时其作为经济、政治中心的重要地位。

徐良高教授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中,现场老师、同学踊跃提问。郭伟涛老师就遗迹、地层形成及扰动问题进行提问,严志斌老师就宗周的位置进行提问,有听众就西周时期都城情况进行提问。徐良高教授对这些问题一一给予回应,现场讨论热烈。

现场观众提问

徐良高教授答现场提问

严志斌教授作总结

最后,主持人严志斌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严志斌教授指出,徐良高教授作为周原和丰镐遗址考古发掘的亲历者,为两处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次讲座对周原与丰镐遗址的发现和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讲座内容十分丰富,让在座的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周原与丰镐遗址的情况和最新考古进展。尤其是讲座中徐良高教授借考古发现提出了很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为同学们开拓了视野。讲座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