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师生在郭沫若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暨强基古文字方向2024宣讲会

2024516日下午,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王子杨教授、石小力副教授、袁婧老师的带领下,日新书院部分23字班、0字班学生在郭沫若纪念馆展开研学活动。

参观师生受到郭沫若纪念馆馆长和李红薇博士的热情接待。郭沫若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由郭沫若故居修缮改建而成,目前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内环境优美,景色怡人,银杏、海棠、白皮松枝叶繁茂,玫瑰、月季、杜鹃花颜色鲜艳。庭院中的郭沫若先生塑像古朴静穆。参观师生心怀对一代哲人崇敬之情,于塑像前合影留念。

在讲解员的引领介绍下,师生参观了馆内的几大展厅。展厅内陈列物品丰富,包括大量书稿、信件、书法作品、照片、用品、家具、故居模型,这集中展现了郭沫若先生奇绝的文艺天赋、卓越的文化成就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平事迹。展出的多部诗集、剧本、学术著作,呈现了郭沫若先生在文学、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艺术学等多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郭沫若先生一生刻苦学习、矢志学术、投身革命、奔走宣传、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各类事迹,他具备的追求浪漫、敢于奋斗、勤奋执着、心系家国的崇高品格,给参观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适逢中国社会学院古代史所建所七十周年纪念,郭沫若纪念馆特设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学术大家成就展”临时展厅。一进展厅,“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八个字和一面由古籍函套布置而成的书墙,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参观师生驻足良久,心有戚戚。展厅内简要介绍了郭沫若、陈垣、向达、胡厚宣、侯外庐、李学勤等学术名家的生平,展示了他们的代表性论著和部分手稿。

参观结束后,师生在纪念馆会议室开展了2024年古文字方向宣讲会。首先,日新书院赵处尧、徐奕晨、聂紫豪、陈亦张、王佳惠五位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表达了对古文字学方向的向往。大四学生程泽介绍了古文字学方向的相关课程、奖助政策,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随后,王子杨教授介绍了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古文字学科国内外大环境,详细介绍了古文字方向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情况。他说,中心是由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于2008年着力创建的学术机构,在李学勤、黄德宽先生的领导下发展迅速,业已成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研究的重镇。中心教师梯队合理、学科方向齐备,入藏和整理了清华简等重要研究材料,承担了如“古文字工程”建设等重要社会责任,成功完成古文字学一级学科的申报工作。古文字学是一个新兴学科,需要结合文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展开研究,目前发展前景良好。中心教师在古文字学方面积淀深厚、视野广阔、培养体系健全,能适应、满足学生遴选导师、课程教学、论文指导等多方面的需求。石小力副教授说,随着考古材料的大量出土,古文字学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他向大家介绍了湖北荆州王家咀、枣林铺、夏家台新近出土的楚简资料。面对学生提出的关于古文字的学习方法问题,石小力老师提出学生要逐渐培养自己的“双感”,即通过阅读《左传》《国语》《史记》等原典的途径,建立熟悉古代汉语的“语感”;通过熟悉文字结构、熟悉用字记词习惯、熟悉谐声通假现象培养自己的“字感”。与会学生表示获益良多,坚定了自己学习古文字字、探求中华文明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