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丨清华大学2023级国际本科新生“走近清华简”


2023829日下午,来自全球31国家和地区的近150国际本科新生齐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聆听 “清华简介绍”讲座,并参观李学勤先生纪念室和中心图书资料室。此次活动作为国际本科新生拓展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际学生学者中心牵头,出土文献中心承办,旨在通过走近清华简,碰触汉字的前世今生,向国际学生传递清华独特的人文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刘国忠教授介绍清华简

清华简集字校训

“清华简介绍”讲座由出土文献中心副主任刘国忠教授主讲。刘国忠教授从“书于竹帛”讲起,首先介绍了造纸术发明以前中国文字的主要载体——竹、木简的制作、书写和编联。在此基础上,刘国忠教授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清华简的入藏经过、鉴定结果、整理过程、文献内容和文化价值。这批战国楚竹书2500枚、 70文献,大多是“司马迁也没有看过的典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属于国宝级的奇珍。以《算表》为例,这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数学算具实物,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495.5以内的任意两个数的乘积。古人如此高超的智慧结晶,引发了在场国际学生的极大兴趣。最后,刘国忠教授用清华简中的文字集出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希望同学们体认清华精神,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观摩清华简复制品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踊跃提问,并围绕清华简的复制品观摩良久。

参观李学勤先生纪念室

随后,同学们又参观了李学勤先生纪念室。李先生19332019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教育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国际上享有学术盛誉,是清华简入藏的主要推动者,也是出土文献中心的创建者。李先生早年肄业于清华,晚年回归母校,身后更留下清华简以待继续整理研究。他以学术为生命,以母校为归宿,生动诠释了清华学人的人文情怀。听完讲解,同学们纷纷惊叹于李先生卓越的学术成就,并希望以之为榜样,将来也能为母校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观中心图书资料室

最后,同学们参观了中心图书资料室。中心图书资料室以语言文字、历史、考古、四部经典类书籍为主,各屋均有木桌圈椅可供自习,窗明几净,疏朗宁谧,北眺人文馆,南望教学楼,是自习阅览的好去处。同学们随手取下藏书翻阅,感受着中华文化的丰富悠远,也感受到清华舒适的学习环境,不禁憧憬起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涯,纷纷表示要常来自习。

讲座现场

通过这次讲座和参观,许多国际学生对清华简产生了兴趣,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和中华文化。来自美国的计算机系新生陈天宇(Chen Marco Tianyu同学说:

以前在博物馆见到这些密密麻麻写满文字的竹简时,我并没有去思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竹片的历史,我没有思考为什么一个两千多年前的竹片可以保留至今,我没有思考为什么竹简上的象形字是竖着的,我更没有思考为什么竹简是从右到左阅读的。然而,昨天听了刘教授的精彩讲解之后我意识到了竹简中的奥秘,也对古代的文字和文字载体有了新的认识。

来自马来西亚的经管学院同学林旻仪Lim Min Yee)说:

通过老师对清华简和文字演化的讲解,我感受到这些都是古代人遇到困难时就地取材的智慧,我们知晓历史并不只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要以史鉴今。

来自德国的生命学院同学史蒂芬妮·帕奈(Perner Stefanie说:

刘国忠教授关于清华简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让人不得不再次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像我这样的海外留学生能够有幸到场参观,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以及厚重的历史沉淀赋予这个民族文化的独有的魅力。清华简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历史记录,政治哲学以及科技,为我们打开了一道通往战国时期的门,让我们能够对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窥探一二。然而其中最令我叹为观止的还是《算表》。作为被世界吉尼斯纪录官方认证为最早出现的十进制算数工具,它能够快速地计算出495.5以内的任意两个数的乘积。中国在两千多年前便有能够精确到0.5的乘法表,这样的数学造诣让我备受震撼,深感佩服。在了解和学习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道路上,我们留学生任重而道远,但我深信不疑它将不断带给我新的震撼与无限启发。

其他同学也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帮助他们了解清华的点点滴滴,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更好更快地适应清华园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