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汉简牍草书的正确释读,对简牍整理和研究十分重要,其识别难度不亚于古文字,在简牍研究中日益凸显出重要性。早在几年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刘少刚研究员,就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邬文玲副所长商议,准备召开一个由简牍学界、秦汉史学界和草书书法界专家共同参加的简牍草书研读会。出于各种原因,这个会议今年才正式召开。
2023年5月19-22日,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主办、长沙简牍博物馆承办的“简牍草书研读会”,在湖南长沙简牍博物馆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古代史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省考古所、长沙市考古所、长沙简牍博物馆、湘潭大学、甘肃简牍博物馆、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三十位学者齐聚一堂,对汉代简牍草书进行研读。会议分别由李迎春教授主持肩水金关汉简,刘少刚研究员主持悬泉汉简,杨小亮研究员主持五一广场汉简,李洪财副教授主持东牌楼汉简,罗小华研究员主持尚德街汉简等已经出版的简牍草书的研读。会议最后阶段,湖南省考古所张春龙研究员主持尚未正式出版的益阳兔子山汉简草书的研读。
会议从组建微信群开始,就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各位学者、书法家集思广益,知无不言,讨论琢磨,简牍草书疑难文字的释读取得显著进展。通过这次会议,大大推动了简牍学界对两汉草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