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22年第3次全体会议在主楼接待厅召开。经审议表决,委员会同意通过自主设置的方式增设古文字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待完成后续校内流程后将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和各类古文字资料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古文字学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古文字学这一“冷门绝学”的发展和传续,近年已先后布局了“强基计划”“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等,以促进古文字学人才的有序培养。

师生研讨清华简相关内容
清华大学有悠久的古文字学传统,建校早期,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就是研究甲骨文著名的“四堂”之一。
新世纪以来,随着清华文科的振兴,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在李学勤先生、黄德宽先生的相继带领下,逐步发展为国内古文字学的重镇、重大学术平台的牵头单位以及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在统筹实施清华简整理等重大科研任务的同时,学校有效地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术人才和后备学术力量。百年建设形成的学术优势以及长期引领学科发展积累的经验,都为清华大学率先设置古文字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古文字学一级学科以出土文献中心师资力量为基础,整合人文学院、美术学院和计算机系等院系有关支撑学科方向的优势师资队伍,并借助有关文博考古单位的学术资源,构建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交叉属性突出、综合实力在国内外古文字学研究领域领先的师资队伍。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3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者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1人,清华大学仲英青年学者2人,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获得者1人。

110周年校庆纪录片《大学》,师生介绍、研讨清华简相关内容
古文字学一级学科博硕士授权点设置之后,将着力培养国家文化传承和发展所需要的、品端行正、学风优良、学术视野广阔、学业基础深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生须完成从事古文字学研究的专业基本训练,系统掌握并熟练运用古文字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和古文献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搜集、整理、研读各类古文字资料的能力,能立足学术前沿,以跨学科学术视野独立开展古文字与古代历史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毕业后可胜任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以及文博考古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

中心教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