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新書發布暨座談會在湖南長沙召開。本次會議由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湖南大學岳麓書院、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聯合主辦。來自全國部分高校、考古文博單位的三十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會議由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何旭紅主持。長沙市文物局局長曹凜出席會議并致歡迎詞。曹局長綜合介紹了長沙出土簡牘的情况,并對長沙市簡牘保護整理與研究工作進行了展望。何旭紅所長介紹了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的考古發掘、清洗整理、研究保護及相關資料的發布情况。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劉國忠教授、湖南大學簡帛文獻研究中心主任陳松長教授、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古文獻研究室劉紹剛教授分別致辭,中西書局社長秦志華先生簡要介紹了竹簡的編輯出版情况。

會議現場
會議下半場,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黃朴華介紹了五一廣場簡牘的發掘保護情况,長沙簡牘博物館原館長宋少華先生介紹了走馬樓西漢簡牘的發掘情况,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春龍介紹了兔子山遺址七號井的發掘、整理情况。
座談會下午繼續進行,整理成員之一、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羅小華介紹了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的整理研究情况,與會專家學者就所公布的材料展開了深入熱烈討論。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出土于長沙市的中心區域,位于今五一廣場東側稍偏南位置。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長沙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在五一廣場區域發現簡牘。1996年,在五一廣場南側的平和堂大厦建設工地,發現近十萬枚簡牘,因臨近走馬樓巷,遂命名爲走馬樓三國吳簡;1998年,在五一廣場西北側的科文大厦建設工地,發現兩百余枚東漢中期簡牘;2002年,在五一廣場東南側的湖南供銷大厦建設工地,發現兩千一百余枚西漢簡牘;2004年,在五一廣場南側的湘浙匯大厦建設工地,發現四百二十余枚簡牘,因南側臨近東牌樓街,命名爲東牌樓東漢晚期簡牘。這幾批簡牘均出土于井窖中,簡牘內容多爲官府文書檔案。

古井所在位置

古井

發掘現場圖
五一廣場出土東漢簡牘的數量僅次于走馬樓三國吳簡,爲出土簡牘大宗之一。從史料的角度看,它的出土具有填補“空缺”之效。西北簡中尚見一些東漢初葉的簡牘,屬中後期者則比較少見,而五一廣場簡牘不僅數量上遠超以往全國出土東漢簡牘的總和,還填補了這個時期簡牘乃至傳世古籍所沒有的內容,使我們看到過去沒有機會見到的歷史真相。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的整理團隊,是以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爲平臺,采取自願合作、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發揮各自特長的方式進行。合作單位中,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具有豐富的考古工作經驗,簡牘的前期清理與日常維護做得也很周到,同時還有簡牘整理與研究能力。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的前身有一部分是從簡牘帛書整理小組發展而來,在簡帛整理方面有傳統優勢。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和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則有著較多的人才資源及簡帛整理的豐富經驗。四家單位精誠合作,爲這批簡牘的釋讀質量提供了保障。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湖南大學岳麓書院主編《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壹)(貳)2018年10月由上海中西書局出版,每本定價900圓。
每集各收錄長沙五一廣場井窖遺址出土簡牘四百枚,包括簡牘圖版、釋文注釋及相關附錄。圖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紅外綫的原大照片,釋文部分含整理序號、釋文及相關按語,附錄含未見字迹簡牘序號表、簡牘編號及尺寸對照表和异體字表。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壹)(貳)》書影
(圖文轉自中西書局微信公衆號,部分内容有刪改)
(編輯:侯建科 審核:賈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