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蘭先生在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大會上的...

領導們,學者們,我今天特別幸運有這個機會,也特別歡樂有這個機會,到這來站在我們今年清華大學清華簡十年的紀念大會。

清華簡還在香港的時候,我聽說有一批戰國簡在那,可能有腐爛的危險,很擔心這件事,後來我聽說到這些簡進入清華大學,我自己也很安心了。其實,安心是安心,可是這個時候不知道這是怎麽一回事。我們明知道有戰國簡,可是到底是怎麽回事,我們都不知道。還有呢,簡是真的,李學勤先生看了,喜歡講一個故事,清華簡到這來是夏天最熱的那一天,也是奧運會的那一天,他一看那個簡開始發黑了,跟領導報告了,他們很快就送去保護。不光這件事,我想這些簡到這來,是簡的運氣好,也是我們的運氣好。

清華大學一直地支持這件事,把它當成很重要的一件事,保護啊,研究啊,做了一串的研究工作。研究者在李學勤先生的指導下,都是第一流的學者,他們也有第一流的學生,他們的學術態度也是很老實,也是非常嚴格,也是很開放的態度。對我們外國人來說,這個也很重要,所以呢,這個變成了世界關注中國歷史的一個很重要的一件事。不僅是歷史,思想史,哲學都很有影響。當然,我們外國學者是跟著你們,跟著清華的中心,跟著的是一流的學者,嚴格的學術態度,我們都是受到了這個影響。所以這個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專業,當然我們在外國,我們搞古文字的人比較少,所以這些年重要的就是要讀這些簡,可是讀了之後也要研究。所以,在外國,我們也搞了幾次研討會,跟清華及中國國內的一些學者一起讀,有三四個會在我們達慕思大學,最近也有德國卡塞爾大學舉辦的一個會,這次會有意思的是,這次會開始的是,我們開了一個座談會,劉國忠來了,很多人來了,很多國家的人來了,他們都是要讀這個東西了。第二次小的座談會也是這個樣子。大的研討會是我們跟清華大學合作辦的,十幾個國家的學者都來了,這是大家都有興趣的,也是比較分散的,專門搞清華簡等戰國簡的人比較少,我們不管你是哪個專業,哲學啊,歷史啊,古文字學,你必須注意利用這批竹簡。有一個很重要的事,現在很多年輕的學者開始做這個事,清華的學生來我們這,外國的學生也來清華,其實這個專業對中國人來說也是非常難的,對外國人來說是更難的,可是呢,很多人要做,這是一個很好的事。要老老實實地做,老老實實地懂這是怎麽回事,所以變成大家都很有興趣的一個專業。這個我自己覺得是很高興的事。這個我們應該謝謝清華大學,謝謝研究與保護中心,也特別要謝謝李學勤先生,因爲如果沒有他一直支持注意這件事,自己也有那麽廣大的學問,不可能走到現在這個階段。好,謝謝大家。

(王永昌據錄音整理)

(編輯:侯建科 審核:賈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