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进校园”在清华大学开展

“《汉字》进校园”在清华大学开展

6月1日,由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及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汉字》进校园”清华大学展在人文社科图书馆拉开了帷幕。

在上午的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冯克坚以及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谢维和校长在讲话中指出了汉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高度赞扬了本次展览对弘扬传统文化与传播汉字知识的深刻意义。陈爱兰局长介绍了该项展览的策展初衷以及巡展的历程,冯克坚书记则回顾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清华大学的合作经历,并对李学勤先生亲自担任馆长以及对本次展览的前期工作作出的贡献表示了感谢。

本次展览将持续一周时间,内容包括“《汉字》展”、“《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展》”、“《中华国宝·青铜器》展”、“中国文字文化创意产品展”等四部分,以汉字的起源、发展、传播以及汉字艺术为主线,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与核心精华。本次展出不仅内容非常丰富,其形式也生动多样。现场不仅布设了系列展板以及甲骨、青铜器等实物,中国文字博物馆还带来了甲骨文十二生肖木雕版印刷,引起了到场师生的极大兴趣。

“《汉字》进校园”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精心策划的大型展览活动,分境内、境外两条主线,目前境内展已经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展出,境外展则走遍了加拿大、德国、法国、澳门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优秀品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