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至8月9日,由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办的“出土文献的新发现”2019年本科生暑期研习班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的47位学员顺利结业。
在开班仪式上,中心副主任刘国忠教授代表中心对全体学员表示了欢迎,并对中心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黄天树教授作为教师代表为学员作寄语,特别强调了汉字自信的重要意义与出土文献研究的突出价值。最后,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德宽教授讲话,他回顾了协同创新中心本科生研习班的缘起以及在培养出土文献后备人才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鼓励学员通过研习班开拓视野,提高兴趣,未来能成为出土文献研究的专业人才。

本次研习班共延请了授课专家16位,其中既包括吴振武、朱凤瀚、王子今、刘钊等享誉海内外的顶尖学者,又有阚绪杭、黄凤春、凡国栋、郭长江、辛怡华等来自考古第一线的专家。课程所涉及的领域涵盖了青铜器与金文、战国文字、秦汉简帛等出土文献的各个方面,其中人工智能与古文字研究、新出曾国青铜器铭文、新出战国楚简等话题引起了热烈反响。研习班举办期间,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人员、爱好者近千人旁听了相关课程。

除了日常的课程学习外,研习班在每天晚上还安排了读书交流环节,由每组学员在助教的指导下报告习作以及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所报告的许多问题,尤其是秦代家庭形态、墓葬中出土简牍葬制等,引发了热烈讨论,不少学员的发言精彩纷呈、新见迭出。

结业仪式于8月8日下午举行,由中心李守奎教授作结业寄语。他再次强调了出土文献学科对于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并勉励青年学子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将出土文献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峰。此后,黄德宽教授向47位学员逐一颁发了结业证书。在结业仪式上,部分学员代表发表了感言,他们均表示十余天的学习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出土文献相关领域的了解,坚定了从事出土文献研究的信念,同时也对清华大学开放的办学姿态、严谨的学术理念表示感谢与向往。

本科生暑期研习班作为协同创新中心倾力打造的品牌项目,此前已在北京、合肥、贵阳、广州成功举办四届。从今年开始本项目将常驻清华,并进一步扩大范围与影响。本次培训班的举办得到了学校领导以及教务处、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饮食服务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并被文化素质基地列入“文化素质讲座课程”供全校本科生修习。除此之外,本次研习班的全部课程还将登陆清华大学慕课平台“学堂在线”进行点播。基于本次研习班将招生范围扩大至非协同单位的成功经验,明年的招生将进一步向海外拓展。
(编辑:侯建科 审核:贾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