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教授

职务:博士生导师

邮箱:princebrother@163.com

个人简介

王子杨,男,1979年生,吉林长春人。19999月至20037月就读于北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9月至2008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师从赵平安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9月至20121月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师从黄天树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20127月至20207月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208月起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工作,侧重甲骨文字的考释以及基于甲骨文字考释的殷商史研究,注重从甲骨材料本身出发,以字征史、补史。

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开设课程

本科生:古文字学、甲骨学通论与资料选读

研究生:商周青铜器铭文研读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甲骨单字考释史研究”获批立项;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甲骨字释提要”获批立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类组差异现象的甲骨文字考释”(13YJC770052),主持,结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甲骨字释的整理与研究”(15BYY149),主持,在研;

新闻出版总署重大科技项目“甲骨文字的搜集与整理”(0610-1041BJNF2328),系子课题负责人,在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殷墟甲骨拓本大系数据库建设”(15ZDB094),系子课题负责人,在研;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中的子课题“甲骨文图像数据库”(16@ZH017A1,2016-2020年),参与,在研;

教育部、国家语委甲骨文研究与应用专项科研项目“甲骨刻辞类纂新编”(YWZ-J001),参与,在研;

教育部、国家语委甲骨文研究与应用专项科研项目“甲骨文字新编”(YWZ-J005),参与,在研;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大学藏甲骨整理、保护与研究”(19ZDA312),子课题负责人,在研。

主要著作

《甲骨文摹本大系》,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传承中华基因—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年来甲骨学论文精选及提要》,参编,商务印书馆,2021年;

《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独著,中西书局,2013年。

主要论文

2024

《甲骨文书法创作的重要参考—〈甲骨文摹本大系〉》,《书法研究》2024年第1期;

《甲骨文所见“兔星”考》,《殷都学刊》2024年第1期;

《释花东甲骨卜辞表示牡豕之字》,《中国古典学》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

《释甲骨文中用为“㚸”的两种形体》,《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五辑,中华书局,2024年;

2023

《释花东甲骨卜辞中的“癹/跋”》,《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第五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23年;

《甲骨文“弦”字补释—兼谈“弦”与“幻”的关系》,《文史》2023年第1辑;

《释甲骨文“”及相关诸字—从一版气象背甲谈起》,《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十七辑,巴蜀书社,2023年,第1-25页;

2022

《甲骨文“辞”字补释》,《出土文献研究》第二十一辑,中西书局,2022年,第9-22页;

《叶家山邓监簋铭文考释—兼及周初的监官制度》,《江汉考古》2022年第2期;

《花东甲骨一例祝辞的含义试解》,《古文字研究》第三十四辑,中华书局,2022年;

2021

《释甲骨文“睘”》,《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28辑,商务印书馆,2021年;

《谈两版圆体类龟腹甲的释读》,《出土文献》2021年第3期;

《释黄组卜辞特殊写法的“黍”字》,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研究》2021年第2期;

2020

《释甲骨文中的“殄”字》,《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三辑),中华书局,2020年,第103-109页;

《甲骨金文旧释“競”的部分之字当改释为“麗”》,《出土文献》2020年第1期(创刊号);

2019

《甲骨讹字研究》,《讹字研究论集》,中西书局,2020年,第9-72页;

《甲骨文煮字补释》,《出土文献研究》第十八輯,中西书局,2019年,第22-35页;

《也谈甲骨卜辞“在+受祭对象”结构的含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12期;

《释甲骨文中的“饘”》,《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暨“甲骨收藏与绝学振兴”高峰论坛纪实》,故宫出版社,20198月;

《甲骨释字四则》,《汉字汉语研究》2019年第4期;

《最近二十年来甲骨学研究成就述略》,《中国书法》2019年第12期;

《揭示若干组商代的乐歌乐舞—从甲骨卜辞“武汤”说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九十本第四分,201912月;

2018

《揭示帝乙、帝辛时期对西土的一次用兵》,《甲骨文与殷商史》(新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22-229页;

《商代军事战略战术思想举隅》,《中国文字》2018年第2卷;

《释甲骨文“比次”之“次”》,《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二辑),中华书局,2018年,第103-110页;

《考释未识的甲骨文字之难》,《人民日报》201888日版;

《释甲骨文“庭”的一个异体》,《上古汉语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15-18页;

2017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文字零释》,《长安学术》(第十一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141-149页;

《谈甲骨文“以”的一种用法》,《出土文献》(第十辑),中西书局,2017年,第25-34页;

《释甲骨文中的“阱”字》,《文史》2017年第2辑;

2016

《释花东甲骨卜辞中的”》,《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一辑),中华书局,2016年,第73-79页;

《甲骨文(鬰)”的用法》,《文史》2016年第3期;

《〈宾组甲骨文分类研究〉书评》,《饶宗颐国学院院刊》2016第三期;

《甲骨文字浅释四例》,《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三辑),巴蜀书社,2016年,第37-48页;

《释甲骨文中的“隮”字》,《出土文献》(第八辑),中西书局,2016年,第1-6页;

2015

《甲骨文中值得重视的几条史料》,《文献》2015年第3期;

《花东甲骨字词考释四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六辑)—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93-99页;

2014

《〈村中南〉319号中甲卜辞的释读》,《古文字研究》(第三十期),中华书局,2014年,第105-130页;

《释甲骨文”》,《文史》2014年第3辑;

《武丁时代的流星雨记录》,《文物》2014年第8期;

“分类考察法”在甲骨文考释活动中的运用—以“主”、“不”为例》,《甲骨学暨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重大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14年,第161-166页;

2013

《甲骨文研究的丰硕成果—〈裘锡圭学术文集·甲骨卷〉评述》,(与赵平安先生合作),《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第4期;

《释甲骨金文中的“将”—兼说古文字“将”之流变》,《出土文献》(第四辑),中西书局,2013年,第115-120页;

《甲骨文旧释“凡”之字绝大多数当释为“同”—兼谈“凡”“同”之别》,《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6-30页;

《甲骨文所谓的“内”当释作“丙”》,《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31-237页;

2012

《卜辞“赢不既作”试解》,《出土文献》(第三辑),中西书局,2012年,第92-98页;

《释甲骨文中的“寤”》,《中国文字》(新三十八辑),艺文印书馆,2012年,第149-154页;

英国所藏甲骨集缀合四例》,《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4期;

2011

《甲骨新缀五例》,《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312-319页;

《释甲骨文从“戈”之“祼”》,《出土文献》(第二辑),中西书局,2011年,第143-146页;

2010

《说甲骨文中的“逸”字》,《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第1期;

“朿”的本义及甲骨金文中的朿族》,《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七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84-190页;

2008

“毕公左徒”玉戈小考》,《中国文字研究》(第十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第57-61页。

获奖情况

论文《甲骨金文旧释“競”的部分之字当改释为“麗”》获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3年;

参编《甲骨文摹本大系》(第二作者)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3年;

入选教育部2022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23年;

论文《释甲骨文中的“阱”字》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青年奖,2020年;

论文《释甲骨文中的“阱”字》获第三届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二等奖,2018年;

论文《释甲骨文中的“阱”字》获首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不设三等奖),2018年;

专著《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2017年;

论文《武丁时代的流星雨记录》获第一届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三等奖,2016年;

参编《甲骨拼合续集》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5年;

参编《甲骨拼合续集》获李学勤古史研究奖,2013年;

参编《甲骨拼合集》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

博士论文《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获2013年度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