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石小力,男,1984年生,河北邢台人。2004年9月至2008年7月就读于河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就读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指导教师陈斯鹏教授;2012年9月至2015年7月就读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陈伟武教授;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赵平安教授;2019年1月入职本中心,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清华大学仲英青年学者。
中国文字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秦文研究会理事。
开设课程
本科生:说文解字通论、战国文字通论与资料选读、经典研读与专题研讨
研究生:说文导读(上)、战国文字研究
科研项目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清华简疑难字词研究”(24DTR080),主持,在研;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清华简数术类文献整理与研究”(22VJXG053),主持,在研;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齐国文字博物馆藏古文字资料整理与研究”(G1418),主持,在研;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两汉讹字综合整理与研究”(15ZDB095),子课题负责人,结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上古汉语字词关系史研究”(22&ZD300),子课题负责人,在研;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出楚简与金文疑难问题研究”(16CYY032),结项;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课题“出土简帛古书讹误研究”(2016M591150),结项;
主持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清华简书类文献与商周金文合证”,结项。
主要著作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贰)·〈说命〉诸篇》,商务印书馆,2024年;
《秦汉印章封泥文字编》,中西书局,2019年12月(第三作者);
《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第11卷)》,中华书局,2018年4月;
《东周金文与楚简合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7月;
《新见金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第二作者)。
主要论文
2024年
《清华简〈两中〉的治政思想与夏初历史》,《文物》2024年第10期;
《说殷墟甲骨文旧释“乇”之字》,《中国古典学》第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
《随州枣树林墓地出土芈加编钟铭文补释》,《李学勤先生九十诞辰座谈会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
2023年
《战国“琮”字初文构形补说》,《中国文字学报》第13辑,商务印书馆,2023年;
《清华简〈畏天用身〉中的天人思想》,《中国史研究动态》2023年第5期;
《清华简第十三辑中的新用字现象》,《出土文献》2023年第4期;
《从清华简〈五纪〉看〈书·洪范〉的“五纪”》,《古文字论坛》第4辑,中西书局,2023年;
《清华简〈畏天用身〉与战国精神》,《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3日;
2022年
《说战国楚文字中用为“一”的“翼”字》,《中国语文》2022年第1期;
《清华简〈参不韦〉概述》,《文物》2022年第9期;
《据〈参不韦〉说“罚”字的一种异体》,《出土文献》2022年第4期;
《清华简〈五纪〉新用字现象举例》,《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15辑,巴蜀书社,2022年;
《说战国文字“
”字的来源》,《古文字研究》第34辑,中华书局,2022年;
2021年
《清华简〈五纪〉的“壇”与郭店简〈唐虞之道〉的“禅”》,《出土文献》2021年第4期;
《清华简〈五纪〉中的二十八宿初探》,《文物》2021年第9期;
《战国文字
形的来源、混同与辨析》,《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史》第一辑,中西书局,2021年;
《楚玺“行彔”新说》,《汉语字词关系研究(二)》,中西书局,2021年;
《释战国楚文字中的“轨”》,《汉语字词关系研究(一)》,中西书局,2021年;
《清华简第八辑字词补释》,《清华简研究》第四辑,中西书局,2021年;
2020年
《清华简〈摄命〉与西周金文合证》,《中国文字》2020年冬季号,万卷楼,2020年;
《清华简〈四时〉中的星象系统》,《文物》2020年第9期;
2019年
《清华简〈尹诰〉“
”字新释》,《考古与文物》2019年第1期;
《故宫博物院藏梁伯戈铭文新释》,《文字·文献·文明》,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2018年
《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与上古礼乐制度》,《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9年第1期全文转载)
《西周金文中的总括副词“总”和“毕”》,《上古汉语研究》第2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122-128页;
《清华简〈越公其事〉与〈国语〉合证》,《文献》2018年第3期;
《据清华简考证侯马盟书的“赵尼”—兼说侯马盟书的时代》,《中山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17年
《据清华简(柒)补证旧说四则》,《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9辑,巴蜀书社,2017年,第12-24页;
《上古汉语“兹”用为“使”说》,《语言科学》2017年第6期;
《清华简第七册字词释读札记》,《出土文献》第11辑,中西书局,2017年,第242-247页;
《清华简第六册字词补释》,《华学》第12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86-189页;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释文校订》,邹芙都主编《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论丛》,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142-155页;
《成鱄及其与赵简子的问对》,《文物》2017年第3期(第二作者);
2016年
《清华简(伍)〈封许之命〉名物补释二则》,《古文字论坛》第2辑,中西书局,2016年,第233-238页;
《利用楚简考释东周金文地名二篇》,《古文字研究》第31辑,中华书局,2016年,第218-221页;
《清华简第六辑中的讹字研究》,《出土文献》第9辑,中西书局,2016年,第190-197页;
《谈谈清华简第五辑中的讹字》,《出土文献》第8辑,中西书局,2016年,第126-130页;
2015年
《利用楚简研究青铜器自名考述》,《汉字研究—两岸汉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汉字学会,2015年;
《寿县朱家集铜器铭文“
”字补释》,《简帛》第1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3-28+282页;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文非易帀”解》,《出土文献》第7辑,中西书局,2015年,第98-102页;
《楚简字词考释三则》,《江汉考古》2015年第3期;
《吴王寿梦之子剑铭文补释》,《珞珈史苑2014》,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45-54页;
《簠铺考辨》,《古文字论坛》第1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22-337页;
2014年
《利用楚简考释金文字词两则》,《古文字研究》第30辑,中华书局,2014年,第273-278页。
获奖情况
专著《秦汉印章封泥文字编》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三),2024年;
2023年7月,获“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
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出楚简与金文疑难问题研究”结项获优秀等级,2022年;
专著《秦汉印章封泥文字编》获“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三),2020年;
专著《东周金文与楚简合证》获第三届“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一等奖,2018年;
专著《新见金文字编》获“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15年12月。
学术交流情况
2024年5月赴香港参加中国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3年7月赴日本参加UURR国际研讨会和出土文献研究国际研讨会2023 IN 东京;
2017年10月赴香港、澳门参加《清华简》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7年7月赴澳大利亚悉尼参加第十五届澳大利亚中国研究协会双年会;
2014年8月赴澳门参加澳门汉字学会成立暨两岸四地汉字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