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课程安阳教学实践活动顺利结束

根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开设的“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课程既定教学安排,10月20日,由中心黄德宽教授、黄天树教授、袁婧老师带队,中心部分博硕士研究生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各学院本科生共43人组成的考察团赴河南安阳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上午,考察团一行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为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目前共有馆藏文物及辅助展品25000余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汉字发展史、少数民族文字、现代文人书法等多个方面。整体布展分为序厅、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特别展览4个部分。“中国文字发展史”陈列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基本陈列,共有5个展厅,14个单元,主要内容为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同时呈现出我国多民族文字大家庭的盛况。

下午,考察团一行参观了安阳殷墟遗址,由何毓灵先生带队参观。殷墟宗庙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首批全国旅游景区级青年文明号,属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毓灵先生首先介绍了当前殷墟发掘的基本情况。何先生指出,除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北部所复原的宫殿外,其他区域也在发掘计划中。其后,何先生又带领考察团参观了乙组基址考古现场,介绍了新近发现位于宫殿基址周围的池苑遗址。

紧接着考察团参观了殷墟博物馆。在何毓灵先生的讲解下,考察团参观了殷墟博物馆中展出的甲骨、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材料。其中还不乏新近公布的材料,如2018年公布的大司空村出土刻辞牛骨,引起了考察团的关注,并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本次考察属于“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课程的教学计划之一。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在全校反响热烈,赢得了一致的好评。在经历了一天充实的考察之后,同学们进一步深化了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对于历史文物的“现场”感。

(文:李纪言 图:石从斌 编辑:侯建科 审核:贾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