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上博竹书孔子语录文献研究》

顧史考教授撰著的《上博竹書孔子語錄文獻研究》於202112月由中西書局出版。全書精裝16開,定價168元。以下是該書的書影、目次和序言。

【書影】

【目次】

序言

凡例

上博楚簡孔子語錄文獻與《論語》對讀(代導言)

弟子接聞於夫子及孔子應答弟子之短語

上博二《從政》篇拾遺

上博楚簡《君子爲禮》再探

上博楚簡《弟子問》再探

孔子應答弟子的長篇對話

上博楚簡三《仲弓》新編

上博楚簡八《顔淵問於孔子》新釋讀

“閒居”類文獻看上博簡《民之父母》及相關篇章的性質

上博楚簡二《子羔》篇新編及概述

孔子應答魯公及弟子的長篇對話

上博竹書《魯邦大旱》篇及其形成探索

上博簡《相邦之道》拾遺

孔子應答公卿士大夫的長篇對話

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簡序追補及義理概述

上博九《史蒥問於夫子》再探

上博楚簡五《季庚子問於孔子》新編及概述(修訂)

附錄:孔子“重言”兩篇

上博楚簡《孔子詩論》新編

上博楚簡《緇衣》簡注


【序言】

《莊子·胠篋》云“聖人生而大盜起”,以致“絶聖棄知,大盜乃止”。誠哉此言也!亦悲乎其悲!同篇又云“竊鉤者誅,竊國者爲諸侯”,然則竊國寶者何如?以近事驗之,實亦得重賞而逍遙法外耳。奈何!然師古重道之學者,焉可“絶聖棄知”?隱沒已久而得以重逢之古典,豈能廢而不學?不研究之,則誠如將幾於絶聖門而棄遺知,非自欺欺人之學者則莫能爲也。然純然安心於此研究而一無以大盜之逍遙爲憂,則實亦近於盜鐘掩耳之類。可不深思乎?

上海博物館所藏戰國楚竹書,實堪稱國家之大寶,而上博購之以保存於後世,亦不能謂非明智之策。上博楚簡的衆多竹書當中,孔門文獻爲數不少,而其中直接記載(或假設)孔子之言者,即有十餘篇之多,且除了《民之父母》與《緇衣》兩篇外,其他皆爲今世所未見的寶貴逸書。雖未必實皆聖人之遺論,然至少乃其後學所尊奉以相傳者,非先秦文獻之珍而足徵者而何?此其爲重寶無可置疑,而發墓以竊之者,其爲盜亦大矣。

蓋吾輩愈加珍惜而重視之,盜徒亦愈加受鼓勵以再盜,此乃難以否認之事實。然與其速斷盜墓之財路以永絶千年一得之聖書,寧願保存前世之瑰寶於未亡而聊以討賊當後日之務。此種取捨並非黑白分明之事,然其間之輕重則尚可量也。鑑此,筆者如同許多方家一樣,託諸不得已而擇其後者。

余研究上博楚簡的孔子語錄文獻已有年矣,從二〇一四年至今,對其中的《從政》《君子爲禮》《弟子問》《仲弓》《顔淵問於孔子》《民之父母》《子羔》《魯邦大旱》《相邦之道》《孔子見季桓子》《史蒥問於夫子》及《季康子問於孔子》等十二篇各寫過專文。今略加整理而彙集於此,以就正於同道。

本書諸篇以文本整理爲主,而餘力則致之於義理分析、思想史探討及文本形成等研究領域。竹本各篇殘損情況嚴重,缺文甚多,竹簡順序往往不明,正確編聯難以論定,再加上文字釋讀處處遇到難解之迷,因而其文本整理誠非易事。余基於他人研究基礎之上,捨短取長以奠定新釋文而爲之集釋,然簡序編聯及個别處之文字釋讀亦時而採取出於己意者。凡此種與衆不同之處,儘管皆是經過深思及全盤性之考慮而或有偶得,然失諸過信甚或幾於荒誕者蓋亦在所難免,讀者請海涵而自行斟酌焉。至於本書諸篇對義理、思想史、文獻學等方面之探討,則亦皆基於所採釋文而得失與共,且僅足以指出若干初步結論與研究方向,而未暇及於深入探索。以此,余乃另外撰寫《上博楚簡孔子語錄文獻與〈論語〉對讀》一文,以進一步從較大的視角探究竹本各篇對先秦孔門思想史上所帶來的意義。祇是大體上仍限於其與《論語》一書之出入,而更廣的研究則託諸後日。今聊將此文當本書之首篇,以代替導言,而他篇則以“弟子接聞於夫子及孔子應答弟子之短語”、“孔子應答弟子的長篇對話”、“孔子應答魯公及弟子的長篇對話”及“孔子應答公卿士大夫的長篇對話”爲分類而依次列於其後。最後,由於《孔子詩論》與《緇衣》兩篇雖性質與他篇有别但亦記許多孔子之言論,因而爲了全面性起見,余亦爲之各作新編釋文或簡注而列爲本書之附錄。

本書諸篇除了首篇(及附錄《〈緇衣〉簡注》一文)尚未正式刊登外,皆曾經收入學術論文集或發表於學刊上,詳情請見各篇首注,在此特謝相關學刊及學術單位。凡此已發表者,除了格式統一所需的一些微小修改外,則基本保持各篇原貌,而對篇中内容或簡文釋讀偶有改動之處,則皆在注腳中以六角括號“〔〕”注明之。如上所述,書内各篇之順序主要是以體裁及内容決定的,而並非以撰寫時間或竹本問世之先後爲序。

本書諸篇的撰寫與修改,多依賴於其他學者的指教與幫助。於此,必須特别感謝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劉釗主任多年的支持,以及該中心的大師裘錫圭老師以往所賜的寶貴指點。陳劍教授亦抽暇過目於兩三篇,給筆者指出若干遺漏之處,余在此亦特示感恩。此外,也要致謝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教授季旭昇累年的鼓勵與指點,及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顔世鉉先生歷年的指示與友誼,而特别要對臺灣大學今已升天的周鳳五老師往年所賜的指教與輔助表示低徊不已的感謝。在此亦不得不特别感謝淡江大學的知音馬銘浩教授,給本書封面題字以便美化其外觀且借之以風骨焉。在歐美的學者當中,亦要特謝芝加哥大學夏含夷教授以往的支持。有助於我者尚多,然爲了避免遺漏,恕不在此一一指出。然至少也應該感謝中西書局的各位編輯,在一種全世皆無法預料的困難情況之下,仍不遺餘力地盡責而繼續給學術界服務。

本書寫作期間的學術交流,得到陳振傳基金會所資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漢學研究基金的支持,而本書的出版亦承蒙陳振傳基金會的豐厚資助,余在此特致莫大的謝忱。最後也必須感謝家人:賢妻婉瑩一向所給予的精神支持,及女兒文羚與文藍的不斷用功,始終爲我研究背後的心理靠山。

如今瘟神疫鬼肆虐天下,正當保家衛國、救世濟民之際,而並非行有餘力以學文之時。但望拙作出版問世之日,天下庶幾其已歸乎泰平,方家將有餘閒再次論今說古,以學術爲樂。屆時,誠心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二〇二〇年四月八日陰曆庚子三月既望

顧史考於新加坡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