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时期诸侯国婚姻关系研究》出版

中心2014届博士毕业生、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丽新著《两周时期诸侯国婚姻关系研究》日前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定价98元。以下是书影、内容简介、目录、序言、后记。

【书影】

【内容简介】

婚姻关系的研究是一个传统而重要的课题,作为一种和平外交手段,婚姻在两周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婚姻在很大程度上既是维系同盟关系的一种纽带,也是政治形势变化的风向标。透过婚姻,不仅能够让我们一窥各国政治策略调整以及两周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也能够让我们看到地缘性政治联姻以及不同族群通婚对于两周政治局势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本书试图通过《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见十四国联姻情况的探析,来发掘婚姻背后的政治运作机制,并以此来窥探两周盛衰之大指。

【目录】

序 1

凡例 1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资料 4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述略 8

第三节 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及几点说明 22

第一章 鲁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5

第一节 西周时期鲁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6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30

第三节 鲁国婚姻关系特点分析 51

第二章 齐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59

第一节 西周时期齐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59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62

第三节 齐国婚姻关系特点分析 81

第三章 晋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90

第一节 西周时期晋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90

第二节 春秋时期晋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100

第三节 晋国婚姻关系特点分析 113

第四章 秦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120

第一节 西周时期秦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120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125

第三节 秦国婚姻关系特点分析 130

第五章 楚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135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136

第二节 楚国婚姻关系特点分析 172

第六章 宋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180

第一节 西周时期宋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180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181

第三节 宋国婚姻关系特点分析 191

第七章 卫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197

第一节 西周时期卫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197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199

第三节 卫国婚姻关系特点分析 206

第八章 陈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11

第一节 西周时期陈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11

第二节 春秋时期陈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13

第三节 陈国婚姻关系特点分析 225

第九章 蔡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30

第一节 西周时期蔡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30

第二节 春秋时期蔡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32

第三节 蔡国婚姻关系特点分析 238

第十章 郑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43

第一节 西周时期郑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43

第二节 春秋时期郑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53

第三节 郑国婚姻关系特点分析 260

第十一章 燕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65

第一节 西周时期燕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65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67

第三节 燕国婚姻关系特点分析 269

第十二章 吴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73

第一节 西周时期吴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73

第二节 春秋时期吴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276

第三节 吴国婚姻关系特点分析 281

第十三章 婚姻与两周政治 286

第一节 婚姻与西周政治 287

第二节 婚姻与春秋政治 297

第三节 婚姻与战国政治 311

第四节 小结 312

结语 318

附论:曾国与诸国的婚姻关系 322

附录一 周王室娶入、嫁出情况表 351

附录二 本书所引铭文一览表 354

参考文献 367

后记 390

【序】

刘丽博士这部专著,是在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的。李学勤先生在论文的学术评语中讲道,“此论文通过以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特别是青铜器铭文)互相印证对照,分别描述西周至春秋时期各主要诸侯国的婚姻关系,展示当时社会政治历史的一个重要侧面”,并且指出这篇论文“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特别是结合《史记》的《十二诸侯年表》进行展示,确有匠心独运之处”。我认为李先生的评语是非常中肯的。此书写出了各国婚姻关系的历史变化,对于探究两周时期各国政治策略调整、政治形势变化发展、社会转型以及社会结构方面的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两周时期贵族间的婚姻关系,特别是春秋时期列国间的婚姻关系,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此一时期上层社会的生活史,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王室与列国、各列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及政治地理结构。对此课题研究者历来都很重视,相关成果已有不少。由于婚姻关系主要存在于金文资料中,而对金文中有关信息的提取与科学利用,不仅牵扯到对有关器铭(特别是一些较难理解的器铭)的理解,还涉及对青铜器年代、国别的判定,需要研究者在上述几方面都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根基,而研究成果的深入与否,无疑与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和造诣直接相关。

刘丽博士治学勤奋,在清华大学读硕士、博士期间师从李学勤先生主攻金文与青铜器,选定此题,正可以发挥其学术之长。此外,近年来,有相当多新的金文与考古发掘资料刊布,也是她成功地完成此专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在金文资料的分析、考释方面,本书取得的主要学术成绩,具体而言,似可以举出如下四点:

其一,充分利用新出金文资料,揭示了以往因材料所限因而研究从未涉及过的史实,比如鲁国在西周时期就与杞国、牟国、邾国有过联姻,齐国在两周之际曾与虢国、曹国以及井氏、周氏有过联姻,而宋国曾与周王室、郑国、蔡国有过联姻,等等。

其二,以往学界对婚姻关系的研究具有不均衡性,即对西周时期关注较少,多集中于对春秋战国时段婚姻关系的探讨,这可能也与资料聚集于此一时段有关。但两周的政治思想观念与社会制度多萌生于西周时期,有关西周婚姻关系的资料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需要研究者下力气去钩沉。本书加强了对此段时期婚姻关系的研究,从而使研究建立了更宽广的时空构架,也使研究的结论更为贴切与坚实。

其三,在深入分析列国之间联姻关系的基础上,对其所反映出来的特点及原因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比如认为春秋早期鲁国的联姻范围曾有过一个短暂的向外扩展时期,似乎暗示了最接近宗周模式的鲁国,有协助周王室承担起维护姬姓统治重任的意愿与决心。宋国的联姻总体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始终与姬姓国,特别是王室保持姻亲关系;二是与诸侯强国、大国联姻,特别是诸侯霸主国。既体现了异姓诸侯国的求生存之道,也展露了宋君争当诸侯霸主的野心。春秋中期以后,陈国联姻对象主要为郑、卫、蔡等周边姬姓国族,而少见其与当时强国的联姻,陈国离大而附小,其国之覆灭,与选择不当或有一定关系。等等。

其四,涉及列国间婚姻的铭文中有不少存有争议,直接影响到对相关人物的姓氏、身份的判定,这就需要对以往诸家的认识重新审视,分析并举出更有说服力的例证。如陈侯簋,作者根据嘉子伯昜胪簠认为其中的“嘉芈”之“嘉”应该是氏,而非懿美之词或名;王子申盏中的“嘉芈”,也应并非如以往论者所言是芈姓名嘉之女子的称谓,而是嫁往嘉氏的芈姓女子。又如曾亘嫚鼎,作者认为“为尔行器,尔永祜福”句中“尔”的位置与子蒷鼎“为其行器,其永寿用之”句中的“其”相当,文献中也有“尔”作“其”的例证,鼎铭用“尔”字,或许是曾国的用字习惯,此鼎或为曾亘嫚自作器。等等。

本书在细致梳理与考释相关金文资料、理清两周列国婚制的大势之基础上,又从宏观角度深刻地说明了联姻与两周政治形势变化的关系。如作者指出,西周姬姓诸国分封后,基本上保持了与王室较为一致的联姻传统,既是姬姓国联姻传统的延续,也体现出姬姓诸国对周王室的尊重与遵从,是周王朝政治统治策略的地域扩展。西周世族联姻不同时段上的变化特征,与世族盛衰消长、政治形势变化相关。西周晚期王室、王畿内世族与诸侯联姻比重的急剧增加,实乃政治局势变化、三方势力博弈下的结果。春秋以后的世婚制更多体现在与具体某国的联姻,而不是某姓,这与西周有所不同。这些都是以往研究中未曾深入讨论过的。又如作者根据政治形势变化,将春秋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列国联姻范围和对象较西周时期有了明显扩展,列国间联姻成为主流,以婚姻为纽带的政治势力集团开始出现;第二阶段除了晋、楚两国,其他国家的联姻对象和范围均较第一阶段有所缩减,大多缩减至其周边国族以及与晋楚相关的国家;第三阶段各国由第二阶段依附晋、楚逐渐转为依附吴、楚。婚姻与政治形势变化密切相关。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的主旨是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主要是两周金文)及相关考古资料相结合,考辨、互证一直贯穿于全书始终。而在研究的具体路径上,如李学勤先生在导师评语中所指出的,将列国联姻情况结合《史记》的《十二诸侯年表》所见十四国联姻情况进行展示,确有匠心独运之处。两周方国数百,要面面俱到实属不易,提纲挈领,以简驭繁,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能避免因研究对象复杂与涉及史事繁多造成的困难,虽简要,然盛衰大旨明矣。

刘丽博士的这本书即将付梓,本来最适合给她写序的是李学勤先生,但先生已于年初仙逝,刘丽请我代成此事。我反复研究李先生的学术评语,希望能够将此书的学术贡献恰当地介绍出来,而不使年轻学者的努力与成绩被学界忽视,但以上所归纳的本书收获也未必恰当。当然,类似两周列国婚姻关系这样的研究专题,涉及的学术领域庞杂,特别是对金文等古文字资料的理解,包括字、词义的诠释都会有某些不足之处。相信本书问世后,学界的评议,特别是批评,会成为作者更深入进行本专题相关学术研究上的借鉴,继而将学问做得更好。

刘丽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做博士后两年,又以西周金文中的廷礼册命制度为题完成了博士后出站报告,并在我负责的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承担了北大藏秦简的研究项目。不仅如此,她还兼任学术秘书之职,为研究所做了大量工作。她治学勤奋,为人诚挚,为公益之事,不计名利,深得所内同仁之赞许。谨祝愿她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不断有新的成果奉献于学界。

朱凤瀚

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

【后记】

本书以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增订而成。婚姻关系的研究是一个传统而重要的课题,作为一种和平外交手段,婚姻既是维系同盟关系的纽带,也是政治动态的风向标,在两周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婚姻这样一个社会政治历史的重要侧面,不仅能够了解各国政治策略调整以及两周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还能够探究地缘性政治联姻以及不同族群通婚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选择这个课题,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学院Jessica Rawson(罗森)教授给予我的启发至关重要。在牛津访学期间,罗森教授建议我关注与婚姻相关的青铜器物,并推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著作,这从某种意义上奠定了我博士论文研究的基础。后来我访学结束回国,征询导师李学勤先生关于博士论文选题的意见,我提出研究两周时期诸侯国婚姻关系的设想,得到了先生的肯定与大力支持,他认为这对两周历史研究有较重要的价值,并就具体写作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可以说,论文的最终完成,得益于两位先生的谆谆教导。

对于李学勤先生,我的感激和敬仰无以言表。从师问学六年,有幸得到先生的言传身教,从对金文懵懂无知,到能够独立从事金文学术研究,这离不开先生的悉心教导。“《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如今小书付梓之际,先生竟驾鹤西去,悲痛无言,唯有泪千行。愿先生一路走好!

感谢清华大学历史系以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诸位先生的关照,教我为学处世,受益良多。宫长为、李均明、李守奎、廖名春、刘国忠、刘乐贤、沈建华、赵平安等先生在我博士论文评审和答辩过程中,提出了大量宝贵意见,谨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感谢陈颖飞、程薇、马楠、牛鹏涛、苏辉等同门,以及韩宇娇、黄甜甜等学友多年来的关心与支持,他们的鼓励、帮助,让我的生活、学习多了一片暖色。这些情谊,本人都将谨记于心。

感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朱凤瀚先生。朱先生是我学术研究的另一位启蒙老师。硕博期间,我参加了朱先生在北大开设的甲骨、金文、简帛以及先秦史专题等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坚定了我从事青铜器与金文研究的决心。2014年我博士毕业,有幸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作为合作导师,朱先生在学术上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与帮助。也正是朱先生和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的资助,小书才得以在上海古籍出版社顺利出版。先生的知遇之恩,我铭记于心。

感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朱雷先生。朱雷先生指导了我的本科毕业论文,还曾赠予我许多珍贵书籍,至今仍不忘过问我的学业。谆谆教诲,殷切期许,一世难忘,唯有力学砥砺,以显扬不坠为心。

绵薄之力,有所成就,还必须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吴长青和石帅帅先生,两位先生为小书付出了大量心力,谨此致谢!

最后,感谢我的亲人,多年以来一直无条件地支持,无保留地奉献,陪伴我在学术道路上踏实求索。谨以此书献给他们!

刘丽

2019年2月28日

(圖文内容轉自古文字微刊)

(編輯:侯建科 審核:賈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