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林学术文集》出版

【基本信息】

中国语言文学文库·学人文库

《张振林学术文集》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ISBN:9787306067531

定价:98.00元

【作者简介】

张振林,1939年12月生,广东兴宁人。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中文系古文字学研究室攻读研究生(四年制),师从容庚、商承祚二位教授,主要研修金文。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中大中文系任教。1986年被聘为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字学”“青铜器及铭文”“正字与书法”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协助容庚教授完成了“六五计划”重点项目“《金文编》修订摹补”,获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国家古籍图书出版优秀成果二等奖。协助商承祚教授整理出土楚竹简,拼接了极端残碎的“望山一号墓楚简”和“五里牌楚简”,并总结提出“拼简十条依据”。在数十篇论文中,提出了一系列考释难字和阅读铭文的理论和方法。

【内容简介】

该书共收论文64篇,大致按文章内容性质分为四个板块:“理论·方法·综合”“古文字之字、词、铭文考释”“怀念·感恩”“序言”,包括古文字理论、商周青铜器断代、金文考释、金文疑难字词释读、金文校雠、金文释读方法以及由金文语词现象延伸至上古汉语语音、词汇的讨论等方方面面的丰富内容。概括而言,作者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汉字意类符体系和造字法形成与发展的理论、铜器铭文形式上的时代标记、金文释读的篇章分析法、铭文校雠和上古汉语语音词汇发展的缓读析言模式。文集的大部分论文基本都是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的。其中《试谈古汉字结构方式的发展》是作者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于1965年,全文近三万字,是后来作者很多论文的理论源头,此次收入本书首发。容庚《金文编》是中国古文字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金文文字编,作者是该书的摹补者,文集中有两篇文章与此书有关,即《关于容老“保守”的答辩》和《我和第四版〈金文编〉》,二文也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前者曾登载于中山大学内部刊物《中山大学报》),回答了学界围绕《金文编》的一些疑惑。该书的结集出版,能够比较完整地呈现作者对一些问题的长期思考及所得,它必将推动金文考释、铜器断代、古文字理论、上古汉语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些思想会成为相关研究的理论指引。

【文集编辑说明】

第一,由于文集所收论文时间跨度长达50多年,有一些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行文措辞和作者的用字习惯(如“那么”写作“那末”等),今为保留历史原貌计,一仍其旧,不做更改。另书中引用器物名称,或加书名号,或不加,今亦循其旧,不做统一。

第二,文中古文字字形的隶定形体,代表了作者对文字结构的分析和释读意见的,今存其旧。除此之外,则采用学术界通行的隶定形体。

第三,文集中涉及大量古文字字形,基本都是作者亲自摹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古文字原来笔势的认知。此次整理,为了字形的清晰可辨,除个别篇目外(如《试论铜器铭文形式上的时代标记》),大多依据文字编、铭文原拓、原简牍照片或摹本,做了字形替换;少数摹写字形跟作者立论有关,则予以保留,并适当加注“编按”进行说明。

第四,作者行文中为了强调、突出某些内容,往往在某些句子或词下面添加下划线或点,今予保留。

第五,文集所收各文行文格式(如提要之有无)、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多不统一,此次整理的处理方法:注释统一改为脚注,每页重新编号,注释行文格式不做整齐划一;文后参考书目不做更动;删除提要及关键词。

第六,为便于阅读,原文需要加注说明者,以“编按”形式出现。原文疑讹者以“〈〉”注出正字,脱文以“[]”补出。

第七,不少文章都有多个版本,其版本之差异,有的是多个正式发表本之间的不同,有的是油印本与正式发表本的不同,有的是发表本与作者原稿的不同(其中有的是发表时有删节,有的是发表时有修改),有的则是发表后又续有修改,文集收入时所据之底本及参校情况都在文末进行了说明。

【目录】

【编后记】

把老师历年发表的学术论文结集出版,一直是我们的心愿。这在老师70岁前,张门弟子就提议过,并初步商定了编辑出版方案,但老师并不积极,说等到80岁的时候再说吧。2019年12月15日将迎来老师的80寿辰,所以,在2018年,编辑文集的事就变得比较急迫了。由于其中涉及谁牵头组织编辑文集、出版资助怎么解决、由哪家出版社出版等问题,所以,文集编辑之事停滞了一段时间。文集得以进入实质性编辑阶段,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所长陈伟武老师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2018年11月16—19日,陈老师到北京参加“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跟赵平安、陈双新和陈英杰正式提出给张老师编辑文集一事,张门弟子纠结的几个重要问题得以解决。在赵平安、陈双新指导下,陈英杰牵头组成了《张振林学术文集》编辑工作组。2018年12月23日,朱其智来京出差,其间与赵平安、陈双新、陈英杰等共同商定了具体的编辑方案。在陈伟武老师的努力下,《张振林学术文集》列入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文库·学人文库”,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集编辑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和推进,朱其智的贤公子、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在读博士生朱学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的春节,朱学斌把老师的所有文章全部扫描成电子版。可以说,没有这一步,文集的编辑时间就会大大延长。文稿的word版输入,由张门弟子陈双新、师玉梅、商艳涛、刘晓晖、陈英杰分担,2019年3月底完成了所有文章的电脑输入工作。编辑中比较耗时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文稿底本的校勘,一是古文字字形的重新替换。文集所收文章前后也经过数次变动。再者,文稿原来用的是繁体,出版社要求用简体,繁体字转为简化字大大增加了校对的工作量。另外,由于古文字处理技术的原因,古文字字形以及造字最容易出问题,一校、二校处理的主要是这方面的问题。还有,文稿要符合出版规范,不仅包括标点符号,还包括对某些特定内容表述方式的修改等。凡涉重要校改或难以定夺之处,均请老师最后裁定。

给老师编辑文集,输入、校对等,不仅仅有张老师的弟子参加,还有其他人也为之付出了不少辛苦。这里要特别指出,北京语言大学陈双新的研生刘力国、祝天瑞、曹维平,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吴盛亚、刘浩、王波涛、许淑萍、陈含章、张馨雪、邵旸、武亚帅等出力尤多,他们表现出的认真态度让人感佩,那也是张老师为他的老师容庚先生摹补《金文编》所体现的精神的传承。

老师近一年来由于湿疹缠身,精力不济,难以亲自逐篇校订每篇文章,所以文集前面加了一个编辑说明。由于弟子水平有限,对老师的文章或有理解不妥之处,编校方面一定还会存在种种问题。对此,我们深感愧疚,也向老师深致歉意。希望以后还有进一步完善的机会。

文集的出版事宜现在已告一段落,张门弟子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主动、团结协作、尽职尽责的作风,是很值得肯定与称道的,也希望张门弟子今后能将其继续保持和发扬。

中山大学出版社的孔颖琪编辑为文集的编校、排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她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我们深感钦佩;尤其是三校中,她发现了文章最初发表时的一些排印错误,是我们不曾注意的。对此,我们也深表感谢。

受业诸弟子谨记如上。

《张振林学术文集》编辑委员会

2019年12月15日

(感谢陈英杰教授惠赐书讯!)

(编辑:侯建科 审核:贾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