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李守奎、王永昌:《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

作者:李守奎、王永昌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出版时间202112

ISBN978-7-5695-2534-2

内容简介

奇形怪状的古文字为什么被释读为某个明确的字?

古文字经过什么样的变化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有些字的古今意义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3000年前的古文字记录了古人眼中什么样的世界图景?

我们如何避开认识古文字的诸多误区?

本书着眼于每个字的构形理据分析,成组释字,彼此印证,简要精当地描述其形体演变的来龙去脉和规律,抽绎出若干理论问题和思考题,将古文字释读、汉字阐释、汉字理论和汉字文化普及融会贯通,内容非常丰富。全书150讲构成了一个形散神聚的整体,是汉字阐释理论和方法探索的一次成功实践。

作者简介

李守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

王永昌,在吉林大学获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后,现任山西大学文学院讲师。

目录

1.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

2.全世界普遍用字母,中国为什么还用表意字

3.汉字的超语言功能

4.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5.汉字到底有多难

6.说解汉字的原则

7.从“人”字说起:直立起来的人

8.三人为“众”是怎么来的

9.“儿”字里的学问

10.“人”和“戈”能组成什么字

11.当“人”字变形时,你还找得到它吗

12.文字间的弱肉强食——“何”与“荷”

13.可、哥与歌

14.什么叫“企图”

15.万物是怎么产生的:“育”与“化”

16.人从山上掉下来是什么字

17.“真”为什么是“颠”的本字?

18.爬伏的人

20.一个字可以有几个本义:夹

21.“大”与“小”带来的理论困惑

22.由“亦”到“腋”变化的可能性

23.“大”与“胯”之间有联系吗

24.腿部弯曲的“大”是什么字?

25.歪斜的“大”是什么字?

26.倒过来的“大”是什么字

27.不再是人形的“大”:大火为“赤”

28.表意字的分崩离析

29.从古至今“坐”的变化

30.古人是怎么跪的?

31.古时身份的象征:“印”

32.仰望中藏着一个下跪的人

33.“绝”字里面其实没有“色”

34.“即”与“既”,你用对了吗

35.命,从上级的旨意到上天的旨意

36.“卿”的本义竟是坐下来吃东西

37.美食与家乡:“飨”与“鄕”

38.古代理想的女人是什么样?

39.“娶”与“妻”透漏的原始娶妻方式

40.什么是幸福的婚姻

41.如何才能安宁

42.女人的归宿——嫁与归

43.女性曾经有过的辉煌:姓

44.文字中的女性之美

45.对女性的偏见和误解:

46.被伤害的女人:“奸”

47.女性之威风——说“威”

48.“尸”是人的什么动作

49.古人住处透漏的秘密:居

50.人怎么会有尾巴

51.揪着尾巴不放——隶

52.小人之腹还是君子之心:属

53.“尿”字竟有这么多曲折变化

54.《说文》中的“屎”字在哪里

55.一个“臀”字塑造得有多妖娆

56.“卧”中的“臣”藏着多少人际关系

57.照镜子的演变:监与鉴

58.仰望天空——望

59.挺拔的人就藏在“挺”里

60.视而不见:见与视

61.张开嘴打哈欠的人:欠

62.流口水的汉字:涎

63.家督兄长

64.善于聆听的人更“聖”明

65.古人是怎么跳“舞”的

66.站得高看的远——乘

67.夙兴夜寐的“夙”是怎么来的?

68.地里长出来的艺术

69.举起双手戴帽子:“戴”字的变化

70.古人是如何描述打架的

71.最初讯问的是什么人:讯

72.去拘捕人——执

73.汉字中诞生的新生命——包

74.有“孕”在“身”

75.从女儿到母亲有哪些不同:母

76.婴儿的出生——育

77.与生育相关的“疏”与“流”

78.古人如何用字形表现分娩

79.被误以为与两性有关的字——也、甚、亥

80.双胞胎为什么叫“孪生”

81.一下生出好多孩子是什么字?

82.一个字读懂母亲的伟大

83.古代保姆都做些什么

84.从“教”与“学”看古人对教育的理解

85.什么是孝顺

86.古人抛弃的是什么?

87.疾和病哪一个更严重

88.黄与残疾人

89.大脖子病:“妟”到“癭”

90.头发长,年龄长,地位高

91.什么人有三条腿

92.生命的终结

93.与死亡相关的一组字

94.人死后去了哪里

95.“畏”字里竟然有可怕的鬼

96.魂魄与梦魇

97.一国之君为什么叫“元首”

98.倒过来的头与高高悬起的头

99.枭首示众为什么是斩首示众?

100.变化多端的“元”

101.宇宙的脑袋——天

102.这些字都与脖子有关463

104.面子就是一张皮

105.“页”原来是磕头

106.微妙的“微”与头发有什么关系

107.眉毛赋予眼睛的无限可能

108.剃头也算刑罚吗

109.从汉字里看古人对头发的重视

110.美髯公的胡须美在哪里

111.美目盼兮——眼与睛

112.古人最初认真观察的是什么?相与省

113.顾盼生情的眼神

114.涕泗横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15.和鼻子有关的字

116.这里有你以前所未闻的气味

117.与肉刑有关的表意字

118.能把人绕迷糊的“关联”

119.嘴巴和耳朵,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120.耳朵听到的美妙音乐——声

121.多功能的大器官——口

122.汉字中的大嘴巴是谁

123.汉字里那些多嘴的家伙们

124.舌头所能尝出的美味——甜

125.皇帝的命令为什么叫圣旨

126.动物的嘴巴

127.谷是山谷吗

128.张着嘴说大话:唐

129.伸着舌头面向酒坛的“饮”

130.哪些乐器有许多嘴?579

132.被误解了的“告”

133.“牙”与“齿”有什么不同

134.你所不知道的“舌”

135.君子动手也动口:右

136.人的左右手有哪些不同

137.“史”与“尹”手里拿的是什么?

138.他们用手在干什么?——叔、叟、叚

139.有所获得——有、获、得

140.鱼与熊掌或许可以兼得

141.手握大笔:笔与书

142.规划出美好世界——画

143.手拿棍棒:教人改过

144.揪头发打脸:鬥(斗)

145.“拯救”与“奉承”相去有多远

146.“受”字的变化与启示

147.双手举起的是什么?

148.除了记录语言,汉字还能用来做什么?

149.我们为什么不“戏说”汉字?

150.结语:汉字未来会怎样

后记

201811月到201910月,“李守奎说解汉字”在喜马拉雅平台连续播出150期,成为该平台很有影响的文化类节目。这期间,我多次目睹李守奎教授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匆匆赶录节目的情景。他能这么花功夫来普及汉字文化,令我感佩不已。该节目播出后,听说有多家出版社与他联系,希望出版讲课书稿,可见这个节目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近日,李守奎教授拿来《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的样书,让我为该书写个小序,这是我非常乐意做的。

汉字作为世界上现存唯一的古典文字系统,发源于中华大地,数千年来记载、传承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最核心的力量,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汉字的形体构造和发展演变,不仅与它所记录的汉语密切相关,也客观记载和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和社会情状。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符号系统。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和发展演变的考察,进而揭示汉字符号蕴涵的中华历史文化奥秘,探寻汉字与中华文化的深层关系。这项工作被文字学和历史文化研究学者称之为“汉字的文化阐释”或简称为“汉字阐释”,“说解汉字”则是“汉字阐释”的通俗表达。

在我国,汉字阐释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传统。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可以说是当时汉字阐释的系统实践,此后的文字学研究者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体现了古代学者立足于汉字系统所开辟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路径,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汉字阐释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在理论上,总结历代汉字阐释实践经验,探索汉字阐释的对象、主体、原则和方法等基本问题,建构系统的汉字阐释学,有助于指导对汉字进行科学地解读和深入地探研,是汉字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以为,建构汉字阐释学不仅可以完善汉字学理论体系,也可以为语言学、历史学、人类文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实践上,汉字阐释的目的是揭示汉字形体结构及其发展演变与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层关系。这项工作极为复杂,很容易出现偏差和谬误,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据传宋人王安石说字往往望文生义,以为“波”乃“水之皮”,为世人所讥笑;当今坊间流传的一些读物,“戏说”汉字,也闹出不少类似“王安石说字”的笑话。当前,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看,汉字阐释研究都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切实的加强。

我所了解的李守奎教授,多年来既关注汉字阐释的理论研究,也重视汉字阐释的实践,并结合自身的理论探索和阐释实践自觉开展汉字文化的普及。《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这部书体现了李守奎教授汉字理论研究与阐释实践相结合的追求。著者给这部书定了三个目标:通过讲述汉字故事,成为高中生就能读懂的普及读物;探索汉字构形、演变规律,启迪读者的思考,服务于汉字学与汉字文化学的教学;“以普及的形式讲述学术研究的事儿”,成为“探讨学术问题的著述”。正如李守奎教授所坦言:“三个目标都想实现,有点难,也有点贪。”不过,这倒体现出一名学者的理想和情怀,虽然有点儿“难”和“贪”,却值得肯定和期待!

现在看这部书稿,作者“心向往之”的目标,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了。从表达来看,著者以简洁明快、通俗晓畅的口语阐释内涵复杂的古代汉字,使常用字“陌生化”,然后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而又极富内涵,使“陌生化”的汉字变得可亲可爱,这是让古老汉字走近普通听众(读者)的可贵尝试。从内容来看,著者着眼于每个字的构形理据分析,揭示汉字中体现的古人思维、智慧和历史文化背景,并简要精当地描述其形体演变的来龙去脉,要言不烦,内容非常丰富。陈寅恪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这部书为此提供了生动的案例。我相信,通过对汉字文化内涵和发展演变的了解,读者会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汉字的构造、演变和其自身蕴藏的历史文化信息,激发出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更加热爱博大精深的汉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正是实现汉字阐释和文化普及的根本目的所在。从理论和方法来看,这部书结合新出古文字资料和学术界前沿成果,遵循汉字构形与演变的基本理论,运用汉字系统的内在联系,成组说字,彼此印证,并抽绎出若干理论问题和思考题,将古文字释读、汉字阐释、汉字理论和汉字文化普及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对不同层次读者需求的兼顾。著者研究古文字学、汉字理论多年,这支撑起全书的汉字说解。全书150讲构成了一个形散神聚的整体,是汉字阐释理论与方法的一次成功实践。著者所设立的这些有点儿“难”和“贪”的目标到底实现得怎样,我想还是留待阅读本书的读者做出评判吧!

汉字的阐释和汉字的文化普及都是有深远意义的事儿,关于汉字阐释有许多话可说,关于汉字文化普及有许多事要做。李守奎教授作为文字学与古文字研究成就突出的学者,继《汉字为什么这么美》之后,又推出《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这一新作,在汉字阐释实践和汉字文化普及方面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希望有更多的文字学、古文字学学者能像李守奎教授一样关注这项工作,为读者奉献更多汉字阐释和文化普及类的优秀读物。


黄德宽

2021716日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