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丨古文字学一级学科建设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

420日,古文字学一级学科建设论坛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召开。论坛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办,来自古文字学、语言学、古代史与比较文明、考古学、古典文学、古典文献学、计算机与数字人文等研究领域的近30名国内外专家出席论坛。

论坛现场

论坛上午场由出土文献中心副主任刘国忠主持。副校长彭刚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当前世界变化快速而剧烈,不确定性的增加使人文学科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清华将古文字学作为交叉学科建设的试点,主要出于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二是经过长时间的建设,清华已经在古文字学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三是古文字学本身也具有突出的新兴交叉学科的属性,这也决定了它适宜作为学科建设改革的先导。清华大力建设古文字学一级学科,既是适应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重大战略的需求,同时对于古文字学本身的发展也将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彭刚希望出席的专家能不吝赐教,多提意见,共同把古文字学学科规划好、建设好。

彭刚致辞

出土文献中心主任黄德宽回顾了古文字学一级学科的申报和建设情况。黄德宽表示,百年来,从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献学等不同的学科视角研究古文字和古文字材料,共同促进了古文字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强基计划将古文字学单列为一个本科专业方向。然而,强基计划从本科到研究生的一体化培养模式,与古文字学没有学科、缺乏独立性的现状形成明显矛盾。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践行“两个结合”中的作用,也给古文字学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2022年,经过反复讨论与详细论证,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中心正式启动论证和申报建立古文字学交叉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古文字学作为一级学科。虽然古文字学一级学科获得批准设立,但如何建设好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仍然面临许多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得到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黄德宽介绍相关情况

与会专家肯定了清华建设古文字学一级学科的独特优势与深远影响,并就交叉学科建设、培养方案制定、具体课程设置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交叉学科建设方面,吉林大学原副校长吴振武主张二级学科一定要体现出交叉,应建立双导师制并完善相关激励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指出应注意二级学科的交叉属性,尝试稍微扩展到冷门绝学的有关方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认为不必套用一、二、三级学科的体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地设置若干方向。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以计算机领域相关学科存在的“趋同”问题为例,强调要分析交叉对象与古文字学的远近并合理搭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强调应进一步明确交叉的范围与方式,并在设计时深化、统一。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方辉主张按照文字载体的材质设置学科方向。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强调要以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的研究作为基本点,以交叉对象为技术与手段。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剑澜主张将古文字学从工具学科转变为基础学科,将理工科的内容作为工具。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赵敏俐主张将古文字学作为一个基础学科而不是交叉学科来建设,适当突破已有格局,并注意与古典学等新兴学科的沟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张伯江认为应该特别重视新时代汉语大语法观对古文字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思考语言学与文字学如何相互促进以实现理论创新。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院长杨亦鸣表示,交叉学科从技术手段上是建设数字人文,而深层次的交叉则需要问题引领。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何莫邪(Christoph Harbsmeier)认为应该将视野放到全球古代出土文献文化之上,重视国外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台湾大学文学院原副院长徐富昌建议加强学术信息的交流,使古文字学学科走向世界。

吴振武发言

孙茂松发言

袁广阔发言

方辉发言

刘钊发言

陈伟发言

何莫邪(Christoph Harbsmeier)发言

陈剑澜发言

在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认为,相较于设置在其他学科之下的古文字学方向,古文字学一级学科应在培养学生方面强调学科的专业性特征与人才的高层次定位。吴振武主张将人工智能设计应用到到教学层面,控制招生规模与课程数量。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立新认为课程不用设计太多,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到其他院系选修课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顾涛建议在核心能力培养之外预留自由拓展的空间。王立军强调课程体系的设置要考虑与本科的衔接,并区别硕士生、普博生、直博生培养方案的梯度。廖可斌建议进一步提升培养课程的体系性与逻辑性,多开专题性、以点带面的课程。徐富昌认为应该训练研究生的问题意识与专题研究能力,并注意规划选题全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主任袁广阔建议增加考古实习方面的规划。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江铭虎讲解了语言学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情况,介绍了鼓励学生学习数学与计算机课程的经验。

在具体课程设置方面,袁广阔、方辉建议开设考古类型学、考古学通论或先秦秦汉考古课程。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建议增加古书阅读、考古地层学相关的课程;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方面,要有相关的顶层设计与深入思考。陈伟指出要注意课程的融合与改造,建议增设舆地、职官、年代方面的历史学课程。朱凤瀚建议仿照历史学、考古学等一级学科设置基本课程,如古文字学通论、经典论著导读、《说文解字》研究、音韵学等,并在金文课程之外设置青铜器相关选修课程。张伯江主张设置音韵学、训诂学课程,认为西方现代学术方法值得重视,但不必设置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课程。

朱凤瀚发言

张伯江发言

杨亦鸣发言

赵敏俐发言

廖可斌发言


E4AD32

徐富昌发言

DD76B6

卜宪群发言

王立军发言

王立新发言

江铭虎发言

顾涛发言

杜晓勤发言

黄德宽主持论坛下午场并作简要总结。他首先对与会专家长期、一贯的支持表示感谢,肯定了这次论坛是中心向国内外、多学科专家请教的一次宝贵机会,给古文字学一级学科建设带来很多启发。他将专家们的意见概括为:一是守住古文字学的本真,二是以创新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三是出一流成果、培养真正的古文字学精英人才。黄德宽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吸收消化与会专家的意见,边摸索边前进,并期待将来能得到专家的进一步指导。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还考察、参观了清华简。

参观清华简

论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