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教授

职务: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黄天树,男,1949年生,福建省莆田人。197810月至19827月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9月至19857月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古文字专业,师从郭子直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19859月至1988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师从裘锡圭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1月起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甲骨学、青铜器铭文研究。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2020),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2019),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2018),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荣誉称号(2016),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3),第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9),北京市教委“拔尖创新人才百人计划”(2005),第五、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2003),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1998)。

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台湾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出土文献》《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字(新)》(台北)《中国文字研究》《古籍研究》《殷都学刊》《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刊》《励耘语言学刊》《出土文献语言研究》《中国文字学报》《汉字汉语研究》《上古汉语研究丛书》编委等。

开设课程

本科生: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甲骨学通论与资料选读

研究生:甲骨学概论、甲骨文选读、商周青铜器铭文研读、古文字资料研读

科研项目

1. 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入选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黄天树:“甲骨文摹本大系”,北京大学出版社;黄天树、吴丽婉:“甲骨文字新编”,中西书局;黄天树、金运昌等:“汉字美立方”,北京出版社;

2. 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中华字库工程“中华字库甲骨文字的搜集与整理0610-1041BJNF2328-03),主持,在研;

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殷墟甲骨拓本大系数据库建设”15ZDB094),主持,在研;

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甲骨文图像数据库”16@ZH017A1),主持,在研。

5.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殷墟甲骨断代”91BYY006),主持;结项;

6.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甲骨文虚词及其固定结构研究”10BYY058),主持,结项;

7. 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专项科研项目“甲骨刻辞类纂新编”16@ZH017A1),主持,在研;

8. 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专项科研项目“《甲骨文字新编》”16@ZH017A1),主持,在研;

9. 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金文虚词研究”,主持,结项;

10. 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殷商甲骨文音系研究”01JA740015),主持,结项。

主要著作

主编《甲骨文摹本大系》,全书43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黄天树甲骨学论集》,中华书局,2020年;

主编《甲骨拼合五集》,学苑出版社,2019年;

《古文字研究—黄天树学术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18年;

主编《甲骨拼合四集》,学苑出版社,2016年;

《黄天树甲骨金文论集》,学苑出版社,2014年;

《说文解字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主编《甲骨拼合三集》,学苑出版社,2013年;

主编《甲骨拼合续集》,学苑出版社,2011年;

主编《甲骨拼合续集》,学苑出版社,2010年;

《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增订本)》,科学出版社,2007年;

《黄天树古文字论集》,学苑出版社,2006年;

《殷墟王卜辞分类与断代》,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主要论文

2023

《验辞无“其”规则》,《殷都学刊》2023年第2期,第1-6页;

《甲骨一片文脉长》,《光明日报》2023719日第7版;

《劣体类卜辞中习见地支纪日例》,《中国文字博物馆集刊》第四辑,中州古籍出版社,2023年,第1-5页;

《今后甲骨文献整理研究的展望》,《文献》2023年第6期;

《说〈合集〉21384“子梦作耳亦鸣终夕痛亡至艰”一辞》,《华学》第十三辑,中西书局,2023年,第47-51页;

2022

《甲骨占卜学——谈谈守兆的九种方法》,《出土文献研究》第21辑,中西书局,2022年,第1-8页;

《谢明文〈商代金文研究〉序》,《商代金文研究》,中西书局,202210月;

《李雪山、韩燕彪〈嬗变与重构:商代甲骨占卜流程与卜法制度研究〉序》,《嬗变与重构:商代甲骨占卜流程与卜法制度研究》,科学出版社,202212月;

《甲骨文中的使动用法》,黄德宽、刘纪献主编《第八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223月,16-21

《殷墟甲骨卜辞释读三则》,《古文字研究》第三十四辑,中华书局,20229月;

《说卜辞“雷风以雨不延唯好”之“好”》,黄德宽、刘纪献主编《中国文字博物馆集刊》第三辑,中州古籍出版社,202210,第1-6

《甲骨文摹本大系·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11月;

2021

《甲骨虚词中有关时空观念的一些语法规则》,《汉字汉语研究》2021年第3期;

《关于商代甲骨卜辞是否有代词“其”的考察》,《语文研究》2021年第3期;

《再说殷墟卜辞的“寇”》,《半部学术史,一位李先生:李学勤先生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4月第1版,第416-418页;

《方稚松〈殷墟甲骨文五种外记事刻辞研究〉序》,《殷墟甲骨文五种外记事刻辞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4月第1版;

2020

《殷墟卜辞“其”字及其搭配和对举》,美国《中国语言学集刊》第13.2卷,202012月;

《读〈甲骨文合集〉札记两则》,《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十一辑,巴蜀书社,2020年,第55-58页;

《说甲骨文“驱”“鸿”“龖”“羌”》,《甲骨文与殷商史》新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122-126页;

《谈谈殷墟甲骨文中的时称》,《光明日报》2020117日第12版;

《谈谈“非王卜辞”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三辑,中华书局,2020年,第1-6页;

《甲骨文第二人称代词补说》,《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第三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71-75页;

《甲骨虚词“曾”字新诂》,《中国文字》2020年总第三期,万卷楼,2020年,第17-26页;

《甲骨独体偏旁与部首的初步整理研究》,《中国文字学报》第十辑,商务印书馆,2020年,第31-38页;

《甲骨文“寇”“农”二字补释》,《出土文獻》2020年第1期(创刊号);

《甲骨文中所见的虎患》,《中国书法报》202017日第6版;

2019

《〈说文解字〉与偏旁分析法》,《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第一辑,荣宝斋出版社,2019年;

《甲骨文发现的价值和意义》,《中国书法》2019年第12期;

《持续深入的甲骨缀合研究》,《人民日报》2019116日第5版;

《关于商代文字书写与契刻的几个问题》,《中国诗歌研究》第十八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14页;

《甲骨部首整理研究》,《文献》20195期;

《卜辞释文补正两则》,《中国文字》2019年总第一期,万卷楼,2019年,第13-18页;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汉字汉语研究》2019年第2期;

《甲骨文范围副词“一”字补论》,《第七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论文集(一)》,2019年,第3-7页;

2018

《卜辞“毕马亦有伤”补说》,《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二辑,中华书局,2018年,第30-35页;

2017

《汉字问题、〈说文〉的重要性及甲骨文的书法价值》,《中国书法》总第320期,2017年;

《谈谈汉字整理工作中应该遵循的一些规律》,《吴玉章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集刊》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汉语史研究的材料—甲骨文语料的搜集与整理》,《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171-177页;

《谈甲骨著录书的发展》,《光明日报》20171217日;

《说文部首与甲骨部首比较研究》,《文献》20175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7年第12期全文转载)

《甲骨文中的假设连词“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73期;

《关于午组卜辞贞人的考察》,《第六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论文集》,2017年;

《殷代的情报及其相关问题》,《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五辑,台湾“中研院”史语所,2017年,第27-42页;

2016

《龟腹甲的“腋凹”“胯凹”与甲骨缀合》,《甲骨文与殷商史》新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48-158页;

《殷墟甲骨文部首的整理与研究》,澳门汉字学会《说文论语》,2016年;

《殷墟甲骨拓本大系数据库建设》,《汉字文化》20165期;

《甲骨文介词“由”“自”“从”补说》,《上古汉语研究》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0-92页;

《论字数最长的一篇甲骨卜辞》,《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一辑,中华书局,2016年,第18-22页;

2015

《读契札记二则》,《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57-61页;

《谈谈汉字的基本字符》,《中国文字学报》第六辑,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2-19页;(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论 “历组卜辞”的时代〉导读》,《中西学术名篇精读·裘锡圭卷》,中西书局,2015年,第66-106页;

《再谈甲骨卜辞介词“在”“于”的搭配和对举》,《汉语言文字研究》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32-38页;

《契文琐记》,《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3-16页;

《甲骨文中的频率副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51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甲骨卜辞中关于商代城邑的史料》,《古文字与古代史》第四辑,台湾“中研院”史语所,2015年,第151-186页;

2014

《甲骨文第一人称代词综述》,《东海中文学报》第28期,2014年;

《甲骨文反义词补说》,《承继与拓新:汉语语言文字学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205-233页;

《谈谈甲骨文中的程度副词》,《甲骨文与殷商史》新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72-180页;

《说“昔”》,《古文字研究》第三十辑,中华书局,2014年,第55-59页;

《龟腹甲新缀一则及其考释》,《黄天树甲骨金文论集》,学苑出版社,2014年,第332-335页;

《汉字体系的形成问题》,《黄天树甲骨金文论集》,学苑出版社,2014年,第10-17页;

《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苑囿》,《澳门论坛(2013)文集 多元·融合·发展—多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澳门科技大学,2014年;

2013

《殷墟甲骨文形声字所占比重的再统计》,《“中央研究院”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出土材料与新视野》,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年,第27-136页;

《殷墟卜辞中所见“名动相因”现象》,《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33期;

2012

《甲骨文所见商代的丧葬制度》,《文史》2012年第4

《〈甲骨文合集〉缀合拾遗补阙》,《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九辑,中华书局,2012年,第163-166页;

2011

《汉字结构的新认知》,《光明日报》2011123014版;

《商周甲骨实物的形态研究》,《殷墟与商文化:殷墟科学发掘80周年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363-387页;

《甲骨文中的范围副词》,《文史》2011年第3期;

《甲骨缀合的学术意义与方法》,《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第1期;

2010

《甲骨文中的“变形声化”》,《中国文字学报》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5-20页;

《商代甲骨金文中的同义词连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年,第100-107页;

《甲骨形态学》,《甲骨拼合集》,学苑出版社,2010年,第514-538页;

《甲骨文所见一些原生态文字现象》,《汉藏语学报》20104期;

2009

《关于卜骨的左右问题》,《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93-199页;

《说殷墟卜辞中的一种特殊的“省形”》,《古汉语研究》20092期;

《殷墟龟腹甲形态研究》,《北方论丛》20093期;

《商代文字的构造与“二书”说》,《书谱》2009年春,香港书谱出版社,2009年;

《论汉字构造之新框架》,《南昌大学学报》20091期;

《甲骨缀合六例及其考释》,《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一辑,线装书局,2009年,第315-322页;

2008

《甲骨缀合四则及其考释》,《中国文字学报》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7页;

《甲骨缀合二例及其考释》,《北方论丛》20086期;

《殷墟甲骨文助动词补说》,《古汉语研究》20084期;

《谈谈殷墟甲骨文中的“子”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华书局,2008年,第49-54页;

《释殷墟甲骨文中的“鹰”字》,《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秋之卷;

《甲骨文字构造的“二书说”》,《中国文字研究》2008年第1期;

《禹鼎铭文补释》,《古文字学论稿》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0-68页;

2007

《殷墟甲骨文验辞中的气象纪录》,《古文字与古代史》第1辑,台湾“中研院”史语所,2007年,第35-72页;

《读花东卜辞札记(二则)》,《南方文物》20072期;

2006

《殷墟甲骨文“鬼日”补说》,《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二)》,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405-410页;

《柞伯簋铭文补释》,《中国文字》新32期,台北艺文印书馆,2006年;

《说甲骨文中的“阴”和“阳”》,《中国文字学报》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3-40页;

《简论“花东子类”卜辞的时代》,《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辑,中华书局,2006年,第23-29页;

《从殷墟甲骨文的简化方法的角度看汉字简化》,《文字与书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华书道学会,2006年;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所见虚词的搭配和对举》,《清华大学学报》20062期;

《重论关于非王卜辞的一些问题》,《花园庄东地甲骨论丛》,台北圣环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第99-118页;

2005

《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铜方鼎笔谈》,《文物》200510期;

《读契杂记(三则)》,《陆宗达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殷墟甲骨文白天时称补说》,《中国语文》20055期;

《鬲比盨铭文补释》,《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第183-188页;

《说文解字部首和甲骨文》续二,《语言》第5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甲骨缀合九例》,《汉字研究》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第329-330页;

《殷墟甲骨文“有声字”的构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六本第二分,2005年,第315-344页;

《甲骨文中有关猎首风俗的记载》,《中国文化研究》20052期;

《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所见的若干新资料》,《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2期;

2004

《释殷墟甲骨文中的“羞” 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第20-25页;

《说殷墟甲骨文中的方位词》,《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18-126页;

2003

《说文解字部首和甲骨文》续一,《语言》第4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70-184页;

《商代的日界》,《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599-610页;

2002

《略论甲骨文中的“省形”和“省声” 》,吉林大学《语言文字学论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说文解字部首和甲骨文》,《语言》第3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殷墟卜辞“在”字结构补说》,《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中华书局,2002年,第65-70页;

2001

《殷墟甲骨文所见夜间时称考》,《新古典新义》,台北学生书局,2001年;

《关于甲骨文商王名号省称的考察》,《语言》第2卷,首都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甲骨文“多”字补论》,《古文字论集》(二),《考古与文物丛刊》4号,2001年;

2000

《子组卜辞研究》,《中国文字》新26期,台北艺文印书馆,2000年,第11-32页;

《殷代的日界》,《华学》第4辑,紫禁城出版社,2000,第17-25

《宾组“月有食”卜辞的分类及其时代位序》,《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中华书局,2000年,第22-29页;

《甲骨新缀廿二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辑,中华书局,2000年,第44-54页;

《说文重文与正篆关系补论》,《语言》第1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999

《非王卜辞“圆体类”卜辞的研究》,《出土文献研究》第五辑,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41-51页;

《午组卜辞研究》,《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第257-272页;

《妇女卜辞》,《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22

1998

《晋侯僰马方壶考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增刊19989月;

《非王“劣体类”卜辞》,《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第66-69页;

《宾组卜辞的分类与断代》,《考古》1998年第9期;

《甲骨新缀》,《文博》19981期;

1997

《谈殷墟卜辞中的师组肥笔类卜辞》,《文博》19972期;

1996

《历无名间类卜辞及其时代》,《文博》19965期;

《甲骨新缀11例》,《考古与文物》19964期;

1995

《关于非王卜辞的一些问题》,《陕西师大学报》19954期;

1993

《关于无名类、历类卜辞中用辞性质的考察》,《陕西师大学报》19933期;

1992

《甲骨文中所见地支纪日例》,《中国语文研究》第10期;

《历组卜辞时代补论》,《文博》19923期;

1991

《试论宾、出、何三组卜辞在时代上的接续关系》,《考古与文物》19913期;

1990

《关于原氏仲簠中的人名》,《考古》199012期。

获奖情况

主编《甲骨文摹本大系》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3年;

王懿荣甲骨学奖,2019年;

专著《黄天树甲骨金文论集》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

专著《甲骨拼合续集》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5年;

专著《甲骨拼合续集》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

专著《甲骨拼合集》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13年;

指导的博士论文《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殷墟甲骨文人名与断代的初步研究》获第六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12年;

专著《黄天树古文字论集》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

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初步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7年;

专著《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获第二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998年。

学术交流情况

受邀讲学

20231020日,应厦门大学邀请,作了题目为“甲骨偏旁与部首”的讲座;

2023926日,应中国历史研究院邀请,作了题目为“汉字的偏旁与部首”的讲座;

2023717日,应邀在“第十一届高等院校语言学课程高级研修班”作题为“汉字的偏旁与部首”的讲座;

2023518日,应华南师范大学邀请,作了题目为“验辞无‘其’规则”的讲座;

2023421日,应安阳师范学院邀请,作了题目为“验辞无‘其’规则”的讲座;

2023418日,应北京大学出版社博雅讲坛邀请,作了题为“走进甲骨文的世界”的讲座;

202342日,应陕西师范大学邀请,作了题为“甲骨240部之再调整”的讲座;

202278日,应南京大学古文字强基班邀请,作了题目为“甲骨占卜学”的线上讲座;

2022412日,应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邀请,作了题目为“甲骨文的偏旁与部首”的讲座;

2022318日,应中山大学古文字强基班邀请,作了题目为“甲骨形态学”的线上讲座;

2022118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作了题目为“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的讲座;

20211117日,应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邀请,作了题目为“汉字的偏旁与部首”的讲座;

学术交流

2023129日,参加“纪念李学勤先生90诞辰学术座谈会”,宣读论文《试说甲骨文“率伐”及有关词语》;

20231118-19日,参加“二〇二三年古文字与出土文献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甲骨文副词“尽”和“二”字补说》;

20231021-22日,首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宣读论文《甲骨拼合六集·序》;

2023922日,参加“‘文献学的未来’专题研讨会暨《文献》编委扩大会”,宣读论文《今后甲骨文献整理研究的展望》;

2023725日,参加“顾颉刚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顾颉刚先生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作题为“《盘庚》三篇和商代甲骨金文”的发言;

2022115-6日,“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24届年会”在重庆西南大学举行,应邀线下宣读论文《殷墟甲骨卜辞释读三则》;

202284日,“第八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学会主办,黄天树应邀线下宣读论文《谈谈甲骨形态学和甲骨占卜学中的几个问题》;

202276日,“古文字与殷周文明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举行,黄天树应邀线上宣读论文《说“闻”“须”》;

海外学术交流(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

2018820日至30日,应邀赴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作学术交流;

20171210日至12日,应邀出席“海峡两岸汉字与中华文化研讨会暨澳门汉字学会第届年会”,宣读学术论文《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201665日至8日,应邀出席澳门汉字学会主办的“第三届两岸四地汉字学术研讨会”,宣读学术论文《说文部首与甲骨部首的比较研究》;

2016125日至129日,应史语所邀请,赴台参加史语所主办的“第五届古文字与古代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学术论文《殷代的情报及其相关问题》;

2015816日至19日,应邀出席“澳门汉字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宣读学术论文《殷墟甲骨文部首的整理与研究》;

20141122日至23日,应邀出席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主办“纪念周法高先生百年冥诞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学术论文《殷墟甲骨问第一人称代词综述》;

20131122日至24日,应邀出席史语所主办“第四届古文字与古代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学术论文《甲骨卜辞中关于商代城邑的史料》;

2013326日至28日,应邀出席澳门科技大学主办的首届“澳门论坛(2013年)”,宣读学术论文《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苑囿》;

20121217日至12182日,应邀赴港参加 “承继与拓新:汉语语言文字学国际研讨会”,宣读题为《甲骨文反义词补说》论文;

2012620日至622日,应邀赴台参加“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宣读题为《殷墟甲骨文无声符字与无声符字的权重》论文;

20111210日至20111223日,应东京外国语大学陶安教授邀请,赴日进行学术交流,并与东京大学平势隆郎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20111111-12日,应邀赴美参加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主办“商代与上古中国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甲骨文所见的商代丧葬制度》;

2011821日至95日,应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主任金若思教授邀请,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查阅甲骨金文的书籍,与亚洲学系高岛谦一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一场题为《花东甲骨研究》的学术报告;

2010101日至1019日,应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邀请,赴美与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及博士研究生就花东甲骨的研究情况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一场题为《六书、三书、二书》的学术演讲;

2010819日至830日,应邀赴台作学术交流,参加史语所主办的“甲骨文与文化记忆世界论坛”,作题为《甲骨缀合的学术意义》的演讲;

2006913日至2007131日,在台湾大学中文系任客座教授,开设两门课:《说文解字概论》(本科生)、《古文字专题讨论》(硕士生博士生);

20061123日,应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邀请,在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作题为《柞伯簋铭文补释》的学术报告;

20061028日至1029日,应邀参加台北“中华书道学会文字与书法研讨会”,宣读学术论文《从殷墟甲骨文的简化方法的角度看汉字简化》;

20051118日至1125日,应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邀请,赴台参加“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学术论文《重论关于非王卜辞的一些问题》;

20031027日至115日,应史语所黄宽重所长邀请赴台作学术交流,在史语所作题为《殷墟甲骨文“有声字”的构造》和《说殷墟甲骨文中的复合方位词》两场学术演讲;

19991023日至29日,应邀赴台湾清华大学参加“第二届中国古典文学国际研讨会”,宣读学术论文《殷墟甲骨文所见夜间时称考》;

199858日至13日,应邀赴台北参加“中央研究院”主办的“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宣读学术论文《午组卜辞研究》。